俄罗斯正午:回看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白俄侨民生活

2018年7月13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上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的这座大都市曾有过一个相当繁荣的俄罗斯社区。它庇护了流亡的白俄知识分子和从俄罗斯远东逃离至此的贫困工人阶级。
Shanghai Noon
《上海正午》影片的镜头。 来源:kinopoisk.ru
http://tsrus.cn/662275

扫一扫

隐藏于上海外滩众多殖民地遗址中的是一栋四层楼豪宅,自1896年以来它一直是俄罗斯领事馆的所在地。如果这座古宅里的墙壁可以说话,那一定会讲述很多有趣的故事。这座建筑在提醒着人们,当时的上海是一座由外国人控制的自由港,并且曾有一个俄罗斯社区,巅峰时期的俄罗斯人口数量达到过25000人。

第一批前往上海的俄罗斯人是寻求财富的茶商,他们登上了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往这座中国大都市的渡轮。清朝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上海就建立起大型外国人聚居区。

随着革命风暴席卷俄罗斯,上海的俄罗斯社区从1906年的300人在10年间增致上万人。斯特拉·董(Stella Dong)在自己所著的《上海:一座颓废城市的兴衰》(《Shanghai. The Rise and Fall of a Decadent City》)一书中对当时这座城市是这样描述的:“世界上最快乐、最疯狂、最贪婪、最腐败、最暴力、最放荡、最肮脏和最颓废的城市”。这里的俄罗斯侨民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

在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人受到域外法权保护,但国内局势的发展却对侨民产生不利影响。革命之后,包括流氓的白俄和经济移民在内的俄罗斯人成群结队地涌入这座城市。

上海的历史学家万静雷(音译)表示,上海的俄罗斯人在这座城市中以种族为基础的等级制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他们享有高于中国人的地位,但却从未被英国人和法国人视为欧洲人,”他说。

“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上海其他外国人的诚挚欢迎,”斯特拉·董说。她补充道,西方人想要“保持自己对中国人的优越感”,他们发现“如此多绝望和贫困的俄罗斯移民的涌现”令人尴尬。虽然富有的俄罗斯人会讲欧洲语言,也佩戴着珠宝,拥有传家宝和家具,但大部分比较贫穷的人没有钱或技能,也不会说英语。

富有的俄罗斯人开办餐馆,创办企业,成为音乐家。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著名芭蕾舞演员玛戈特·芳婷(Margot Fonteyn)就曾在上海向许多俄罗斯大师学习舞蹈,其中包括在十月革命前曾在莫斯科大剧院跳舞的白俄罗斯人格奥尔吉·冈察洛夫(Georgy Goncharov)。

对于那些没有特殊技能的人来说,生存则更困难。许多哥萨克士兵和军官会加入白俄罗斯军营,而其他人则成为警察或是富裕中国人的保镖。据董所说,有些人甚至加入了中国军阀的队伍。

“在这里,更穷的人甚至沦为乞丐、窃贼和扒手,”万静雷说,“在他们被捕时,他们要接受中国法律的审判,因为他们拒绝接受苏联公民的身份因而失去了域外法权的保护。”他还补充道,比较贫穷的俄罗斯人是西方人的“眼中钉”,他们痛恨看到贫困的欧洲人在醉酒后被警察逮捕。

俄罗斯音乐家和舞者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娱乐场所。“奇怪的是,上海还要感谢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因为上海在巅峰时期的三百多家歌舞厅成就了这座远东大都会的爵士乐时代,”董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俄罗斯领事馆一层的所有窗户都装有铁护栏。万静雷说,白俄曾多次企图袭击领事馆并接管领事馆。“有两次,他们几乎设法进入大楼,但事件被平息了,”他补充道,“这导致上海在有外国租界的时期,始终实施大规模的安全措施。”

1941年,俄罗斯社区在日本占领上海后幸存下来。最初,日本人对那些具有苏联公民身份的人会高看一眼,但随着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白俄受到了更好的礼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忠于苏联的俄罗斯人回到了祖国,而白俄则逃亡菲律宾。

相关资料:

如今,上海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之一,那里还有不断发展的俄罗斯社区。这个社区主要由商人、专业人士和学生组成,越来越被视为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友谊桥梁。

| www.tsrus.cn/662275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阿贾伊·卡马拉卡兰(Ajay Kamalakaran)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