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突破超声波疗法瓶颈 精准操控微气泡提升疗效与安全

2025年10月31日
【 字号:
俄罗斯科学家通过揭示超声波作用下白蛋白微气泡的变化规律,成功实现对其在人体内运动的精准控制,为提升靶向给药疗效与安全性开辟了新路径。
http://tsrus.cn/684505

扫一扫

俄罗斯物理学家成功揭示了白蛋白包膜微气泡在超声波脉冲作用下的结构变化规律,这一发现使得精准调控微气泡在患者血流和组织中的运动成为可能。据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院新闻处透露,该测量结果将有助于优化靶向药物输送所需的微气泡成分构成。

"当我们确切掌握微气泡在各阶段的行为特性后,就能预先制备出所有参数可控的稳定安全制剂——从包膜蛋白质分子状态到对血液的影响全程可溯,"斯科尔科沃研究院初级研究员塔季扬娜·叶斯季费耶娃解释道,"这种经过全面验证的微气泡未来不仅可用于医学成像,还能在超声波精准温和调控下开展疾病治疗。"

科学家指出,当前微气泡因能增强图像对比度、显影微细血管,已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理论上这类微气泡还可用于靶向给药及其他无创体内操作,但实现该目标必须厘清超声波作用下微气泡生成、脉动和溃灭的全过程动力学机制。

为获取关键数据,研究团队通过高速摄像机组和专用空化监测仪,系统观测了超声波与白蛋白及多种共聚物构成微气泡的相互作用。该设备能同步记录声波信号并追踪空化效应——即超声波引发的微气泡尺寸脉动现象。

"测量数据显示,稳定添加剂的引入使空化效应强度降低近半,"斯科尔科沃研究院研究员加林娜·卡利尼琴科补充道,"它将原本无序的剧烈翻涌转化为受控的温和脉动。此类微气泡具备可预测行为特性,能显著提升临床应用安全性。"

研究团队还验证了该类微气泡与人血的相互作用。分析证实微气泡不会改变红细胞形态与运动能力,因此不会干扰正常血流,具备潜在生物安全性。科学家总结称,本次对白蛋白微气泡行为特性的系统研究,将有力推动超声波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协同发展。

来源: 《塔斯社》   

          
| www.tsrus.cn/684505|

《透视俄罗斯》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