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项联合研究 俄中科学合作成果显著

2021年12月3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Tatyana Golikova)说,俄中两国在人文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并特别提到俄中科技创新年开展的活动。她说,俄方愿与中方一道,进一步发掘主题年潜力,在务实合作框架内创造更多项目,造福两国人民,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closing ceremony of the Years of Russian-Chinese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Innovative Cooperation
2021年11月26日,俄中科技创新年关闭式 来源:Press Photo
http://tsrus.cn/673647

扫一扫

俄中科技创新年期间两国共实施1000多项计划活动。Freedom Finance投资公司的米罗纽克(Evgeny Mironyuk)说:“俄罗斯和中国在科学领域完美互补,因为俄罗斯是基础科学发展的中心,中国是世界最大市场之一,几乎任何研发成果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应用。”

工作成果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说,双方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重点庆祝了《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克服了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影响,以创造性方式开展工作,推动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她说,在俄中科技创新合作年框架内,双方提出两国所有主题年活动中最长的合作方向清单,商定了俄中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启动了俄中科技创新基金,在联合科研、联合建设实验室、联合制造科研仪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孙春兰说,这些都有效推动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发展,促进了两国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包括高校管理、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文化和青年交流并以此进一步夯实了中俄友谊的社会基础。

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成立俄中数学中心。中心由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为首的两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将设立一个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两国数学领域科学院院士。中心将成为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平台。北京大学提供了3000平方米的场所,以便俄中数学中心能良好运作。此外,北京大学还将在员工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和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中心将邀请俄罗斯科学家来华举办讲座和研讨会,鼓励中国学者赴俄开展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中心将协助中国高校毕业生在俄继续学习。

俄罗斯萨马拉科罗廖夫国家研究型大学积极发展与中国科教机构合作已超过25年。该校与中国10所大学签署科教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大学等。萨马拉大学还分别在本校与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了“空间系绳系统”和“空间研究方法和工具”两个联合实验室。此外,萨马拉大学还为中国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开展材料学、金属磁脉冲加工、空间装备和技术等领域研究。

未来计划

俄罗斯科教部长法利科夫(Valery Falkov)在“俄罗斯联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2020年活动成果和2021年任务”部务委员会会议上说,尽管遭遇封锁隔离,但俄罗斯高教体系仍完成了2020年目标。他在报告中强调了“教育”和“科学”国家计划,说这两个计划都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一些活动因疫情关系被迫做出调整。目前,“科学与大学”计划取代了“科学”计划。他说:“我们重新制定了‘科学与大学’计划,将早在2018-2019年就构思和设计的最佳成果纳入其中,完善并启动了这些项目,正在成功推进。”这些项目主要涉及一体化、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前沿科学研究。法利科夫说,俄罗斯2020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与2019年大致相同,但疫情第二年的统计数据可能会有变化,因为全球大学生整体流动性在下降。2020年国际合作主要在线上进行。法利科夫说:“但我认为我们在一系列领域取得了良好进展,包括与白俄罗斯同行在后苏联地区的合作。”他还提到与金砖国家和中国的紧密合作。他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我们明白我们需要在2021年更协调、积极和有规律地工作。我们知道所有难点,并将付出最大努力,在2022年初,在同样友好的气氛中,以同样的评估举行部委会会议。”

俄、中、印科学家正联合开发制造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的新材料。这种电池比普通电池效率高,更环保,发电过程中仅向环境排放水或水蒸汽。中方科学家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印度科学家来自粉末冶金与新材料国际研究中心。代表俄方参加此项研究的是萨马拉科罗廖夫国家研究型大学、萨马拉国立技术大学和莫斯科的专家。项目负责人、萨马拉国立研究型大学物理化学和色谱教研室教授布兰诺娃(Andzhela Bulanova)说:“截至目前,这种电源已用于飞机、航天器和工业生产。它效率高、环保、工作温度范围大,但非常昂贵,因为电池中使用了铂,铂是目前最好的氧还原催化剂。我们的想法是用直径2-4纳米的微孔材料制作催化剂载体。我们可以在这种化合物中合成时嵌入其他元素,它们更便宜,但能提高催化性能,例如氮、镝、镧、铽。”这项研究计划为期三年,由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在金砖合作框架内拨款,每年拨款额500万卢布。中国科学家负责理论计算,开展一系列实验,并制造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俄方团队重点开发高效非铂电催化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检验。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 www.tsrus.cn/673647|

叶卡捷琳娜·普里亚欣娜(Ekaterina Pryakhin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