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者谈在中国工作:研究独立且财政稳定

2013年6月13日
【 字号:
中国正致力于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目前包括俄罗斯学者在内的世界各国高水平学者都在中国研究机构工作。2011年起就在广州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教授亚历山大•斯特鲁尼科夫(Alexandr Strunnikov)讲述了其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http://tsrus.cn/455639

扫一扫

——您是怎样来中国工作的?

——来中国前我在美国工作了20年,但进入2000年以后的十年间,由于一系列政治原因美国开始压缩科研经费,从事科学研究已不再那么容易。此外,由于家庭原因,我想离俄罗斯更近些。其实我考虑过要去欧洲,但那里已开始出现经济危机。这时,我认识的一些在美国的华裔教授开始回到中国。不是简单地回去,而是担任高职并能获得高薪。亚洲国家从未这样特别地吸引我,当时我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您为什么选择了广州?

——我选择了广州,并特别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因为我希望进入一个正在发展的,而不是一个已成型的地方。我还希望我的研究是有益的,这个研究所的目标是研制世界水平的药物。最初我只是想去一趟,看一看,不做什么决定。但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它的发展程度与美丽征服了我。除了城市之外,我喜欢研究所的大楼、实验室和我所遇到的人。一个月后我开始与中方讨论工作合同,对方暗示我说,有可能获得中央政府的单独支持,这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据我所知,您获得了一项资助。能讲一下是什么资助吗?

——它被称为“国家级专家”资助,属于“千人科技骨干人才计划”,为期三年。目前约有100名外国专家获得此项资助在中国工作。按照这一资助计划, 给我拨了100万美元科研经费。这项资助成了我留在中国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样我能安心工作,不必再为财务问题分心。

——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从第一天起(所里)就为我配备了实验室和工作人员。我还有一个负责财务和谈判工作的助理。我在自己的研究中完全独立,谁也不会对我说我应该做什么。工作人员都是毕业不久并且懂英语的中国年轻的实验员。不久前我获得了中国的教授职称,并且从明年起计划招收自己的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招收俄罗斯研究生。

——您现在具体研究什么?

——我是染色体生物学专家。最近5年在所谓“智能”药物研制领域实现了飞跃,其与前几代药物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击溃事先选定的目标,通常这是一个具体的细胞蛋白。一些制药公司为研制这些药物投入了很大的财力,但如何理解生物过程、药物通过生化途径将对这些生物过程有何影响等问题,仍未找到学术答案。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且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特别是癌症方面。允许进入临床这是我希望在中国得到的优势之一。这里比欧洲容易些,但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需要认识人、有关系等等。

——您能谈谈中国的科学吗,有何特别之处?

——我认为,中国需要更多的专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的时间,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在许多领域都缺少专家,现有外国专家并不能满足需求。此外,中国人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总是按照要求的底限做事,而不是做应该做的。也就是为了能“过关”,而不是去出色地完成工作。但进步还是有的,比如不久之前中国的科学还不为人知,现在它正在积极地发展。

——您是否与俄罗斯保持着专业联系?

——中国人正在非常积极地发展与俄罗斯的双边联系和项目。在此基础上,我正尝试着同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仍然把目标定在西方,但在远东地区我找到了很多愿意交流的人。况且那里拨了很多钱建立新的学术中心。我正在努力引起俄罗斯科学家的兴趣,让他们来中国学习、撰写著作,因为这里的技术工艺水平高,但有创造力的人员明显不足,中方对此也没设置任何障碍。

——您有回俄罗斯的打算吗?

——只要找到能去的地方,我随时都能回去。近3-4年来,俄罗斯也在进行医药工业改革,出现了许多跟西方大型医药公司的合资公司,一部分俄罗斯科学家能在这些企业里找到好位置。但在基础科学方面我暂时还没看到光明前景,不仅是俄罗斯,在我离开的美国也是这样。尽管潜力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俄罗斯的教育水平仍然很高。俄罗斯的大学里不乏聪明的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的具体目标,这很重要。新的一代将会使局面朝好的方向转变。

作者:阿尔乔姆·日丹诺夫(Artem Zhdanov)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