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星新闻”中文信息专线报道,2014年6月,俄罗斯与中国达成共同开发远程宽体客机以及运载能力可达15吨的现代直升机的协议。 斯柳萨里当时表示,飞机项目的投资额估计约78亿美元。这款飞机将与中国商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造。斯柳萨里表示,按照协议该项目投资俄中双方各占一半。
远程宽体客机将合作生产,合作方式目前正在进一步明确之中。斯柳萨里认为,可能复合材料机翼将在俄罗斯生产,机身将在中国生产,发动机很可能使用国外生产,如通用电气和普惠公司产品,因为俄罗斯没有生产这种类型的发动机的计划。斯柳萨里说,远程宽体客机将在2021年进行首飞,并在2025年开始批量生产。按照计划,基本版本的飞机共有250-280个座位。
据人民网此前报道,远程宽体客机主要是指航程6000公里以上、起飞重量200吨以上的飞机。据中国航空专家徐勇凌介绍,目前飞机的长度最长不过六七十米,因此宽度对飞机载重量是非常重要的。对民用航空而言,除了安全性、舒适性之外,经济性是运营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远程宽体客机的载重量越大,相比之下,其每公里的耗油量相对越小,可有效降低民用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目前,大型运输装备的生产都是采用国际合作的模式,将不同的部件分包给不同的公司,“这样有利于不同公司发挥各自的专业水准。”徐勇凌说,另一方面,两到三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和交流将更快地推进技术的发展。
过去中美两国在航空方面有过合作,但未能常态化,近来,我国和俄罗斯在军机方面的合作有所增多,“中俄将来除了继续维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外,在科技、尤其是航空领域的技术合作应该形成像欧美之间那样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力争在欧美两大体系之外构成一个新的体系,成为航空制造领域的第三大集团,这对全球的科技和战略平衡都非常重要。”徐勇凌如是说。
| www.tsrus.cn/39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