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农工企业积极开展育种和遗传学研究

2025年10月3日
【 字号:
俄罗斯科研机构和大型农业生产商正积极参与育种与遗传学工作。这一领域的发展,政府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agro-industrial
来源:Vladimir Smirnov/塔斯社
http://tsrus.cn/684225

扫一扫

到2030年,俄罗斯农工综合体产量将比2021年增长至少25%,国产种子自给率将从目前的67.6%提高到75%。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减少进口种子依赖,是“技术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项目的重要任务。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多次强调,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是俄农工综合体优先发展方向。他说,作为支持措施,国家为育种和种子生产中心提供近50%的费用补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育种科技园

俄罗斯“技术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项目要求对科技项目提供支持,并为科研机构提供设备和技术。此外,各地正建立农工科技园,作为科研机构与农工企业的合作平台。从事生物、技术和农业科学前沿技术研究与推广的科学家和企业,可以成为这些园区的参与者和入驻机构。

俄罗斯种子公司(Ruseed)正在阿迪格共和国建设“瓦维洛夫集群”农业生物科技园,该园区将成为俄罗斯首个集体使用的创新中心。公司创新部主任捷捷留克(Sergey Teteryuk)说,园区内将实施植物遗传学和育种项目及行业技术保障项目。他说,园区已与20多家科研机构和公司达成入驻协议,包括季米里亚泽夫农业大学、普斯托沃伊特全俄油料作物研究所、瓦维洛夫全俄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卢基亚年科国家粮食中心、Geomir公司等。捷捷留克说,“瓦维洛夫集群”科技园,将培育高产向日葵和油菜国产杂交品种,并开展其他作物的研究工作,如小扁豆、甜菜等。园区内正在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所需必要基础设施,包括分子实验室、育种与种子生产中心、人工气候室、试验田。这些都有助于实现创意到市场化全流程。

捷捷留克进一步介绍说,科学家的工作将得到“机器视觉”生态系统帮助。该智能系统由俄罗斯种子公司、阿迪格国立大学、Geomiragro公司及国家品种委员会共同打造,可利用人工智能和远程监测,进行育种项目及农业技术预测、分析和管理。根据设想,利用无人机获取的高精度多光谱和高光谱图像,将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处理,实现对作物状态的自动化详细分析,包括生长阶段、植株密度、缺苗识别、重播和漏播评估。此外,还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高精度表型分析和植物鉴别,帮助育种专家快速识别和筛选有潜力的植株并纳入育种程序,并预测最高效杂交方案。

捷捷留克说,农艺师将获得基于植被指数分析作物的工具,并能追踪数据处理效果,考虑天气和气候因素,并精准预测产量。他说:“机器视觉生态系统的应用,将显著优化表型研究人力成本,加速有潜力样本选育过程,提高新育种成果国家品种试验准备的效率。该项目生动展示了将先进数字解决方案融入传统流程对创造国内育种创新环境的促进作用。”他说,俄罗斯种子公司正积极推广快速育种技术,将新杂交种培育周期从数年缩短至一到两个农业季。该技术的基础是在专用人工气候室中控制光照、温度和光周期,促进植株快速成熟并加速杂交过程。这有助于迅速验证基因组合,向市场推出具有特定性质的高产杂交种。利用分子标记,公司可在早期发展阶段鉴别种子的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大幅节省传统田间试验时间和成本。 

支持顶级品种

农业生产商“艾夫科”公司(Efko)正实施一项大豆新品种培育综合科技项目。公司战略发展总监罗曼采夫(Vladislav Romantsev)说:“作为俄罗斯最大油料加工企业之一,我们希望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育种和降低进口种子依赖,是整个产业链的起点。”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副区长科罗布卡介绍说,该地区农业科学家每年都会推出适应气候条件的新品种和杂交种,其加速推广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科罗布卡说:“如今我区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种子生产领军者。这里聚集了国内顶尖研究机构的强大科研潜力,如卢基亚年科国家粮食中心、普斯托沃伊特全俄油料作物研究所、联邦水稻研究中心等。”他们的工作成果是数百个已推广应用的品种和杂交种及每年数十项最新研发成果。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国产种子播种面积约占冬播结穗类作物和水稻的近100%,大豆的约90%,玉米和向日葵的50%以上及甜菜的约15%。此外,该地还出口小麦、大麦、玉米、向日葵、水稻、亚麻等种子,主要出口目的国有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并少量销售到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远邻国家。科罗布卡说:“只有适应我们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国产品种,才能保证即使在干旱及其他异常天气情况下仍稳定高产,我区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商贸资询》网站  

| www.tsrus.cn/684225| 

叶莲娜·希扬(Elena Shiyan)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