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的经济繁荣
1913年,俄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德和英国居全球第四(约占当年全球GDP的6%),对外贸易总额居全球第六并保持稳步增长,出口则成为推动帝国产业扩张和自然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1880年至1913年间,俄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前半叶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ksander Gerschenkron)将这一经济增长类型描述为"赶超发展模式"。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俄国经济最成功的领域之一,黑麦产量高居全球之首,小麦产量仅次于美国,谷物和黄油出口居世界第一。1895-1897年帝俄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Sergey Vitte)推行的货币改革以及俄国实施的金本位政策为外国资本的流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俄国国家银行坚持执行金本位政策,毫无保留地允许纸币同金币和金锭的兑换,使外国投资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保持了对俄国卢布的绝对信任。
须借鉴过去经验的2013年
如今,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俄罗斯又面临着相似的问题。1913年俄国民族工业的主要增长引擎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财政支出以及外国资本流入。今天,俄罗斯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萎缩,只是2013年6月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后,预算资金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才急剧增加起来,但资本外流的速度仍远超流入速度。与此同时,政府恰恰将外国资本流入看作对本国经济信心的重要指标和主要的增长动力。1913年的俄国是一个资本匮乏的国家,因此政府承担起了影响国民经济战略性发展的资本最密集的项目,如大规模铁路建设的资金来自财政预算,铁路网连结了国家的欧洲部分与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扩大了其对居民参与经济活动的吸引力。如今,俄罗斯在亚马尔半岛修建大型LNG厂或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开采石油可以被看做是类似项目。就像一百年前一样,落实此类资本密集、技术复杂型项目须依赖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的共同参与。
1913年,俄国约30%的预算开支用于国防工业,因此当时的经济可以被形容为"军事经济"。目前的国防开支增加,尤其是用于采购国产武器的财政拨款剧增,表明今天和1913年一样,军工行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十世纪初,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英国的外国资本,为圣彼得堡、莫斯科、顿巴斯和外高加索地区重工业的建立发挥了主导作用。百年前刺激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放弃进口和适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俄国在一百年前未能完全落实"赶超发展模式",该模式的重要构成元素是强大的民族工业和经济增长的强劲内部引擎。当时国民经济严重依赖农产品出口和外来投资,因此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外来资本突然中断流入,丰收的粮食几无出口,于是俄国经济陷入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现代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是原料出口(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品)、预算开支以及由国家货币当局支持的、私人信贷机构不断扩大的放贷。目前,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于美、中、印、日、德之后。俄罗斯很有可能将长期置身于全球最大经济体之列,同时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俄将在十年内超过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现代俄罗斯经济的问题是由来已久的制度性约束问题,需要改善竞争环境,大力破除垄断,减少腐败,并均衡发展银行业。2012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消除俄罗斯与世界领先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壁垒创造了条件,但俄政府尚须证明其让国内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 www.tsrus.cn/31331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