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关系国际会议召开:从友谊迈向新型双边关系

2017年6月2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连续第三年举办《俄罗斯与中国:向新型双边关系迈进》国际会议。5月29-30日,在莫斯科规模最大的中国问题会议上,来自俄罗斯、中国、美国及欧盟国家的数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就广泛议题进行了讨论。但引起与会者最大兴趣的,恐怕是全球安全和欧亚经济合作问题。
RSMD
来源:Press photo
http://tsrus.cn/657817

扫一扫

“背靠背”避免迎头相撞

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12名发言者在大会的一场全体会议上阐述了解决地区和全球问题背景下的两国关系。专家们一致认为,现代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和莫斯科需要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阐述这一问题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佳宁(Sergey Luzyanin)表示,俄中两国正“背靠背”建设“国际关系结构中特殊的俄罗斯-中国模式”。

与会专家并未忽略俄中关系中的美国因素。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y Trenin)称国际舞台现有格局为“复原的大国竞争”,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悲剧现象”。他说:“根本性分歧压倒了对共同利益的认识。”相反,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对美国新政府表现出不信任,认为中俄关系中的军事合作应当优先于经济合作。

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多尔·卢基扬诺夫(Fedor Lukyanov)则表示,俄罗斯和中国“迷失在这个新世界中”。他说,在新世界中,“以冷战结束为起点的时代已经结束”。与会专家未能指出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中应当怎么做,但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像德米特里·特列宁所说的那样“避免迎面相撞”。

欧亚大陆的“新型国际关系”?

除世界新秩序问题外,大会还对欧亚大陆的合作进程予以巨大关注。对这一议题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受到普京不久前访华并在“一带一路”峰会开幕式上演讲的推动。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获得投资是莫斯科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欧亚发展银行总经济师雅罗斯拉夫·利索沃利克(Yaroslav Lisovolik)表示,在方面的合作明显落后于其他方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肖慧琳认为,中国投资者近年来小心谨慎缘于“收回投资的前景成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华胜认为“欧亚地区并非最安全”。他说,正因为如此,本地区的经济合作正陷入停滞。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俄罗斯专家开始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某些疑问。俄罗斯外交部直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合组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伊戈尔·杰尼索夫(Igor Denisov)认为,“一带一路具有全球性视野,但并未解决地区性问题”,其中包括安全和经济发展问题。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Djoomart Otorbaev)谈到欧亚国家的投资吸引力时指出,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规模“比俄罗斯小十倍”,但在吸引中国投资方面要成功许多。出席专家会议的专家学者讨论双边关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时,仍未能就本地区俄中合作前景给出清晰预测,如对听众提出的修改欧亚大陆法律和税务调节措施以利于商业发展的问题,发言者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

不过,尽管专家们以阐述现有问题为主,未能提出实际解决途径,但就俄中关系举办此类大规模活动,其本身可能更重要。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俄中学者、专家及媒体连续三年对该会议一成不变的重视,令人对俄中两国正在迈向“新型双边关系”充满期望。

| www.tsrus.cn/657817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维塔·斯皮瓦克(Vita Spivak)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