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俄国历史的特点是禁酒、排队和女性劳动力取代男性劳动力。在食品都需要排队购买食物的同时,高档餐厅、银器餐具、珠宝和鲜花也风靡一时。表面上看国家似乎一切顺利:一战参战部队准备进攻柏林,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授勋或视察战地医院,储君身体良好并且很开心,杜马全面支持沙皇、内阁和军队,表现出爱国主义情绪,没有任何灾难的预兆。从彼得格勒生活的普通事件中很难预料到大风暴即将来临。此时距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1917年新革命还剩下整整两年。
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彼得格勒剧院的演出,特别是轻松风格的剧目却一票难求。戏剧季开幕首演时“全彼得格勒的人”都齐聚于时髦的Villa Rode餐厅。这座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城市里,人们一大早就出门排队买肉和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面包短缺,每天都会有数十人死亡,但鲜花仍会被抢购一空,花店获得了“有钱任性”的新客户群。
尽管硝烟弥漫,彼得格勒民众仍身着最新款巴黎时装,空气中散发着价格昂贵的埃及香烟和时髦的娇兰香水的味道。但需求最大的还属珠宝。珠宝商每天都可以赚取数十万卢布:只有高档货、好东西才卖得很好,普通货则无人问津。已经能感觉到钻石缺货,厚重的银器餐具需求也相当大。显然,人们在尽量保持自己的资产免受通胀影响。
宣战后不久的1914年8月20日,俄国历史上首次进入了禁酒时代。战时预算的收入部分一下子就拨出五分之一。警方采取打击酗酒的措施,俄国民众则想尽一切办法规避禁令。禁酒令催生了投机倒把、私酿酒以及饮用酒的替代品。
允许销售酒精以供医院之需成了法律的漏洞。医用酒精最初并未被视为酒类饮料,因此药店可以随意购买。从前每年酒精用量只有二三十桶的药店后来需求达到三四百桶。斯文的酒鬼用70%成分为酒精的生发药物凑合,工人则从药店买廉价的古龙水。大型餐厅的菜单中都新出了几项,如“鲜花25卢布”、“汽车50卢布”,人人都知道,这些东西指的就是酒。茶馆中则会对顾客说:“茶8戈比,果酱1卢布!”。“果酱”指的是一杯烧酒,即一杯替代伏特加的酒类饮料。“一杯巧克力”指的是一杯用擦光漆做的酒,“一碗冷杂拌儿汤”指的是一碗家酿啤酒。彼得格勒郊区没有一家不私酿烧酒的。禁酒令导致彼得格勒数百万卢布从国家预算流入趁火打劫者的腰包。
据《彼得格勒专页报》报道:“1月3日清晨,沿特洛依茨基桥用马拉雪橇往城外垃圾场运雪的工作人员是女性。她们收拾得非常整洁,而且听不到任何污言秽语,这些都令路人感到惊讶。原来,负责街道和广场清雪工作的承包商雇佣了工作非常出色的女清洁工。”
女性取代的不仅包括被送往前线的车夫,还有门卫、清扫工、擦地工、小吃部服务员、商店店员、乘务员以及三分之一的产业工人。男人们则或在前线,或在邻近的工厂忙活。女性工人主要在生产线上工作,收入低于男性。战争期间物价平均上涨了1-1.5倍,一些食品的价格涨得更多(如黄油涨了7倍,糖和盐涨了4倍)。与此同时,工资收入增长却要慢得多(大约1倍)。
| www.tsrus.cn/39687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星火》杂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