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奖在俄罗斯掀起中国当代文学热

2012年10月28日
【 字号:
如果在俄罗斯街头拦住一名路人请他至少说出一位中国作家的名字,您可能得不到任何答案。尽管如此,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中国作家将会获得俄罗斯读者的认可。
摄影:Nikolay Korolev/俄中评论
摄影:Nikolay Korolev/俄中评论

扫一扫

新西伯利亚最大书店的销售顾问叶戈尔·米哈伊洛夫(Egor Mikhailov)在回答有关中国文学的问题时表示:“中国作家文学作品的市场知名度不如某些国家,比如日本文学作品的知名度那样高。市场上的中国作品,通常是少量出版的一些价格昂贵而且最能引起散文集专家关注的经典作品。例如,注释四卷本的名著《西游记》,但其需求量往往很有限。

不久前,一本名叫《翻译中的女孩》的小说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是从香港移民到美国的华裔作家郭珍芳,她在书中讲述了一个人在从东方到西方旅行过程中适应环境所遇到的困难。当然,时下掀起中国文学风潮的当属莫言的作品。不过,大部分读者还是很少问津中国作家的作品。”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得全世界都开始谈论起中国文学。俄罗斯也不例外。小说《酒国》的俄语版几乎在莫言获奖同一天在俄罗斯出版发行,并受到热捧。圣彼得堡“安芙兰”(Amfora)出版社非常准确地预测了中国小说的成功。12月,在俄罗斯各个书店中都将能看到世界最有名的莫言作品《丰乳肥臀》。事实上,在短期内出版两部中国杰出小说的俄文版对于帮助俄罗斯读者从整体角度了解中国文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学系副教授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Alexey Rodionov)指出:“从1992年到2012年10月的20年时间里,在俄罗斯共出版了24种最新中国散文刊物,其中收录了87位作家的182部作品。作品被翻译成俄语最多的中国作家有王蒙、冯骥才、贾平凹、残雪、王安忆等。然而,如果我们看一下所有这些刊物共只有11.4万份总发行量,就会很清楚,很多俄罗斯读者未必明白什么是中国文学。”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接受俄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知道,目前在俄罗斯的中国作品中主要是古典文学。我在莫斯科的时候,曾去过一家图书馆查找有哪些中国书籍被翻译成俄文。总共不超过几百本,这当然很少,也完全不符合两国人民对彼此了解的需求”。官方认为,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既可以是由于政治变化所致,同时也因为缺乏能进行高质量翻译的真正专家。

此外,推广中国文学的另一个问题与出版商自身有直接关系。他们不了解中国作家,无法预见俄罗斯读者的反应,因而不想承担风险。即使出版,也多以从西欧文字翻译过来,或者经过市场检验的中国作家作品为主。从汉语直接翻译中国作品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从最终商业利益考虑,这样的努力并不值得。

尽管存在上述情况,但如果说这一领域没有进行过任何改善,也是片面的。中国政府成立出版专项基金,专门用来推动中国文学走向海外。此外,中国政府为俄语翻译以及出版商提供给各种补贴和补助金。“我们也鼓励中国出版商在俄罗斯投资,开办自己的出版社和印刷厂”,柳斌杰接受采访时指出。

俄罗斯方面迈出的步伐比较小,但同样也存在。在过去5年中,俄罗斯出版了作家棉棉的《糖》和卫慧的《上海宝贝》和《我的禅》等言情类小说,蔡骏的科幻小说《病毒》和《诅咒》,姜戎的《狼图腾》,以及苏童的《末代皇帝》等。就在不久之前的2012年8月31日,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在北京签署了《中俄出版联合会合作备忘录》。

正在从事莫言作品《丰乳肥臀》翻译工作的伊戈尔·叶戈罗夫(Igor Egorov)同样指出,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普及还不到位。他说:“在‘东半球’网站我谈过关于现代中国作家及其作品的话题,并对中国文学动向进行了一些了解,同时发布了一些从英文和法文翻译过来的文章和材料。从访客数量上可以看出,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从2007年到现在的5年时间里,访客数量增加了两倍多。”

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表示:“我们希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能够带动俄罗斯出版界和读者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兴趣。中国文学有着极其广泛的题材和流派,可以与世界分享的不仅有莫言的作品,还有许多同时代杰出作家,如贾平凹、余华、苏童、毕飞宇、王安忆等作家的优秀作品。石油管道已经铺设完成,现在该是打开了解中国窗口和大门的时候了。”

作者:阿尔乔姆·日丹诺夫(Artem Zhdanov)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