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选举顺利举行 “格鲁吉亚梦想”成真

2012年10月12日
【 字号:
在10月初举行的格鲁吉亚议会选举中,总统萨卡什维利领导的“统一民族运动”党输给了亿万富翁伊万尼什维利领导的反对派联盟“格鲁吉亚梦想”。伊万尼什维利组阁、新议会开始运作和格鲁吉亚新宪法2013年生效等一切均将对格鲁吉亚的内政外交产生重要的影响。
制图者:Niyaz Karim
制图者:Niyaz Karim

扫一扫

 

萨卡什维利承认败北 愿意实现权力和平移交

在议会选举结果公布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承认了执政党的失败。他表示,民主就是这样运作的,由人民做决定,现政权将尊重人民的决定。他认为,这次大选改变了国家的力量对比,他和他的团队将走向反对派,以捍卫国家取得的成就。萨卡什维利的这一表态表明,格鲁吉亚的政权交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避免出现冲突,并实现权力的和平移交。

按照现行宪法,总统有权任命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和总检察长。将于2013年生效的新宪法将大大削弱总统的权力,使格鲁吉亚从总统共和制转变为议会共和制。在10月5日举行的议会两大党派组阁磋商中,萨卡什维利的统一民族运动党宣布,为了“和平移交权力”,总统不坚持任命强力部门负责人的权力。此外,现执政党还准备同意获胜的“格鲁吉亚梦想”提出的任何政府成员人选。上届议会主席、统一民族运动党代表巴克拉泽称,包括强力机构在内的新政府组成人选将完全由“格鲁吉亚梦想”提名。他说:“我们从一开始就声明,不会制造政治危机。”

伊万尼什维利对政府成员进行了全部更换。他10月9日在与萨卡什维利会谈后强调说:“我们创造了权力和平交接的先例。”他感谢萨卡什维利没有干扰新政府的组成。萨卡什维利则说:“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基础性的分歧,但我作为总统和宪法的保障,保证和平交接政府职能。”

尽管格鲁吉亚政权有望实现和平交接,但萨卡什维利政府的一些成员却并不乐观,甚至已经不知去向。即将在新政府中担任司法部长的楚鲁吉阿尼表示,现任司法部长阿杰伊什维利已经离开格鲁吉亚前往奥地利。阿杰伊什维利据称是萨卡什维利的亲信之一,他的去向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此外,出访美国的现任国防部长沙什金本应在10月6日回国,但他宣布可能推迟回国日期。据报道,他可能将不继续任职国防部。

 

伊万尼什维利赢在务实政策 萨卡什维利表示不会离开政坛

尽管输掉了大选,但萨卡什维利表示,在2013年总统任期结束后,他不会离开政坛。他说:“我相信国家有美好的未来,我准备作为公民和政治家,同支持者一起成为未来的一部分。”确实,无论从年龄还是政治实力上看,萨卡什维利完全能够领导反对派继续他的政治生涯,并参加下一次选举。

反观伊万尼什维利,拥有良好的领袖形象,在竞选中提出了吸引民众的社会政策和实用的外交政策,他主张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同时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特别是恢复经济联系。此外,选民不会担心个人财富超过国家年度预算的伊万尼什维利会中饱私囊。这也是他获胜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目前的政治格局和宪法体系下,萨卡什维利的权限仍然很大。2013年任期结束前,他拥有撤销部长和总理的权力,甚至可以制造让国家陷入动荡的政治危机。对于这一点,伊万尼什维利的顾问胡哈什维利表示:“如果他们试图利用手中的工具暗中搞破坏,他们完全能够留下政权,四年之后再竞选一次。”但是,这将破坏格鲁吉亚国内局势的稳定,并不是萨卡什维利最好的选择。

新政府路线延续以往 加入北约为优先方向

尽管伊万尼什维利彻底更换了政府班子,但可以预计,新政府的外交路线不会有很大的转变。同西方的一体化,加入北约和巩固同美国的关系仍将是第比利斯的优先方向。从新政府的组成看,未来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同美国、欧盟有良好的关系,均主张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未来的外交部长潘吉基泽表示:“格鲁吉亚人民做出了选择--同欧洲和欧洲大西洋组织进行联合,继续和深化同我们的主要伙伴——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我们还要同俄罗斯发展关系。”

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上,伊万尼什维利表示:“我们将继续前政权同欧洲大西洋空间一体化的外交方针,以使格鲁吉亚尽快加入北约。”他们的区别是,伊万尼什维利一方面主张加入北约,但又希望对俄关系正常化,在加入北约的问题上考虑俄罗斯的立场。

在对俄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格鲁吉亚国内一些人认为,同俄罗斯建立良好关系意味着必须放弃加入北约,但另一种意见认为,只有加入北约,才可能同俄罗斯建立正常的关系,就像波罗的海国家那样,否则,格鲁吉亚仍将是俄罗斯的附庸。由于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加上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的问题,俄格关系的正常化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内政方面,伊万尼什维利表示,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反腐败。他说:“我警告所有未来的部长们,腐败是新政府不能容忍的。”当然,同反腐败相比,很多人相信,新政府稳固与否的根本在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即伊万尼什维利需实现在竞选中所做的承诺。

本文经过编辑,首次发表于"俄新网"网站

作者:俄新社-刘乾

文章中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立场。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