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布罗茨基:俄罗斯诗歌的流亡巨匠

2024年5月24日
【 字号:
作为俄罗斯犹太裔美国诗人、散文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年5月24日-1996年1月28日)内心的自由和反体制性格帮助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以谈论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今天是布罗茨基诞辰纪念日,请和我们一起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一生进行更深入地了解。
Brodsky
来源:Bengt Jangfeldt
http://tsrus.cn/680311

扫一扫

1. 布罗茨基因何而闻名?

约瑟夫·布罗茨基是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的诗歌以其全新的语言脱颖而出。诗人的主题和风格是他与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根源:他受到新闻界的骚扰,因“社会寄生虫”罪名而遭到流放,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版,后来还被驱逐出境。布罗茨基在海外很受欢迎,成为美国多所大学的教授,并于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思想清晰、诗意浓郁、包罗万象的作品”。

1987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手中接过诺贝尔奖时的资料照片。 / 美联社照片/文件/伯杰·图勒松(BorjeThuresson)1987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手中接过诺贝尔奖时的资料照片。 / 美联社照片/文件/伯杰·图勒松(BorjeThuresson)

2. 布罗茨基的童年和青年

布罗茨基出生于1940年5月24日,即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一年。他的母亲是一名会计,父亲是一名摄影记者,一家人生活在列宁格勒。1941年9月8日,列宁格勒开始被围困,但在被围困的第一个冬天之后,也就是1942年4月,布罗茨基和母亲(父亲于1941年被派往前线)被疏散到切列波韦茨(Cherepovets,位于俄罗斯北部,距离莫斯科约500公里),直到围困解除后才重返家乡。

1942年,布罗茨基与母亲在一起。亚历山大·布罗茨基(Alexander Brodsky)。 / 安娜·阿赫玛托娃(Anna Akhmatova)文学与纪念博物馆 1942年,布罗茨基与母亲在一起。亚历山大·布罗茨基(Alexander Brodsky)。 / 安娜·阿赫玛托娃(Anna Akhmatova)文学与纪念博物馆

布罗茨基早在童年时期就爱上了阅读,但以读散文为主。他在刚刚具有意识的年龄就对诗歌产生了兴趣。诗人自己曾说,16岁时,他在母亲的建议下读了第一本诗集;在学校时,他没有读过学校课程以外的任何书籍。17岁时,他开始不断读诗,并很快发现了自己的诗歌天赋。同年,他写下了著名的诗作之一《再见》(Goodbye)。

3. 布罗茨基为何与国家关系复杂?

诗人的行为和创作与苏联的社会和审美观念并不一致。他经常更换工作。从工厂出来后,他当过停尸房的助手、班房的司炉、灯塔的水手,还参加过地质考察。与此同时,诗人还在地下出版物上发表过作品,与“不守规矩”的人交谈。按照当时苏联的标准,他写的诗是“非社会主义”的,普通劳动人民无法理解。然而,从根本而言,布罗茨基并非持不同政见者。他没有批评苏联的制度和权威,也不要求推翻它,他的立场更像是超然的不抵抗。正如布罗茨基自己所说,“对我来说,有没有党并不重要,对我来说只有善与恶之分”。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布罗茨基。 / 亚历山大·布罗茨基/安娜·阿赫玛托娃文学与纪念博物馆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布罗茨基。 / 亚历山大·布罗茨基/安娜·阿赫玛托娃文学与纪念博物馆

这种反体制的性格和政治冷漠足以成为他被起诉的动机。1963年,《列宁格勒晚报》(Evening Leningrad)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布罗茨基的诗歌进行了严厉批评,并称他本人为“寄生虫”。不久之后,布罗茨基因“社会主义寄生虫”的罪名被判刑,并被流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州(俄罗斯北部)的诺伦斯卡亚村(Norenskaya)。

4. 布罗茨基为何离开苏联?

1965年流亡归来后,诗人处于半合法状态。他没有发表作品,不能加入作家协会,也不能从事其他工作,只能依靠翻译作品和创作儿童诗为生。与此同时,布罗茨基在海外的知名度却越来越高。1970年,《沙漠中的一站》(A Stop in a Desert)一书在纽约出版,书中收录了诗人的诗歌和翻译作品。他的海外朋友越来越多,开始收到前往意大利、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和以色列的邀请。

与其继续监视这位难以捉摸的诗人,不如允许他出国。正如布罗茨基自己所保证的那样,他是被迫离开,并暗示说如果他不抓住这次机会,将“不会再有好日子过”。布罗茨基接受了这一要求,并于1972年前往维也纳,随后移居美国。

5. 布罗茨基的创作

文学评论家萨缪尔·卢里(Samuil Lurie)在谈到布罗茨基的诗歌时写道:“......无法复述约瑟夫·布罗茨基悲哀的形而上学。只要能从中得出结论——无论是伦理的还是现实的,都是关于人类的骄傲: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无能为力的了。因为人格是一个虚数,就像负一的平方根。[......]悲哀的谦卑是布罗茨基的结束语”。卢里认为,自由转化为异化是诗人创作的主要主题。下面是布罗茨基于1976年创作的一首诗:

“并非我情绪失控,我只是厌倦了夏天。

你伸手去拿抽屉里的一件衬衫,一天就这样浪费掉了。

如果冬天来了,让雪掩盖这些街道,这些人;

但首先,是这该死的绿色。

我会穿着衣服睡觉,或者只是取下一本借来的书,

趁着这一年仅剩的松弛节奏,就像一条狗抛弃了失明的主人,在斑马线上穿过马路。

自由

是当你忘记暴君名字的拼写时,

你嘴里的唾液比波斯馅饼还甜。

尽管你的大脑如公羊角一样紧绷,

你灰蓝色的眼睛里却没有泪水。”

在国外,布罗茨基首先以散文家的身份成名。他喜欢用俄语写诗,然后才将其翻译成英语。语言本身在布罗茨基的诗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是作为作者思想表达的功能,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现象而存在的语言。正如苏联女诗人贝拉·阿赫玛杜丽娜(Bella Akhmadulina)后来所说:“他仿佛能在内心深处培养俄语,并在其中出类拔萃。他不需要听周围的人怎么说......就好像他自己能够再现俄语。他成为一种生命力。他是花园,也是园丁。[......]脱离了日常语言,他自己就成了俄语的沃土”。布罗茨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语言,将其从任何形式化或框架中解放出来,诗人的词汇和句法不受任何限制。

6. 布罗茨基是怎样的人?

1995年,布罗茨基与玛丽亚·索扎尼、女儿一起。鲁特基斯·茨利亚(Rutkis-Tsilya)。 / 安娜·阿赫玛托娃文学与纪念博物馆1995年,布罗茨基与玛丽亚·索扎尼、女儿一起。鲁特基斯·茨利亚(Rutkis-Tsilya)。 / 安娜·阿赫玛托娃文学与纪念博物馆

就连诗人的好友也承认,布罗茨基的性格并不随和。诗人、散文家、布罗茨基的朋友列夫·洛塞夫(Lev Loseff)在一次访谈中回忆道:“在年轻的时候,他经常直言不讳,傲慢无礼。当然,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更加彬彬有礼和圆滑。此外,他的生活节奏很不寻常,这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便和挫败感,因为生活节奏正常的人认为这是无常的表现”。同时,所有人都认为布罗茨基性格刚毅,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从不随波逐流,尽管才华横溢,但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且非常谦虚。

布罗茨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遇到了玛丽娜·巴斯马诺娃(Marina Basmanova)——一位年轻的艺术家。诗人似乎一生都无法将她忘怀。从1962年到1968年,两人的关系持续了6年,对两人来说都是煎熬。他们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分手。布罗茨基的许多诗歌都是献给玛丽娜的,在献词中用首字母“M. B”隐藏起来。最后一首诗创作于1989年。1990年,布罗茨基与意大利贵族、俄罗斯移民后裔玛丽亚·索扎尼(Maria Sozzani)结婚,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结婚。3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安娜(Anna)。

尽管朋友们都知道布罗茨基性格坚毅,但他还是全心全意地爱着一种动物——猫。诗人早在童年时期就有了这种爱:在自传体散文《一间半房间》中(Room and a Half),他记得自己和父亲互称“小猫”和“大猫”。正如布罗茨基自己所写,他和父母有时甚至会彼此间“喵喵”叫个不停。

7. 布罗茨基生命的终结

1987年,布罗茨基与他的猫咪密西西比。切斯拉夫·查普林斯基(Cheslav Chaplinsky)。 / 安娜·阿赫玛托娃文学与纪念博物馆1987年,布罗茨基与他的猫咪密西西比。切斯拉夫·查普林斯基(Cheslav Chaplinsky)。 / 安娜·阿赫玛托娃文学与纪念博物馆

早在年轻时,布罗茨基的心脏就有问题(他被捕后在囚室里第一次心脏病发作,当时还很年轻)。也许,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的冬天、战争和战后的饥饿和寒冷,以及他的火爆性格、被捕、流放和被迫移民都影响了他的健康。除此之外,他还过度吸烟和酗酒。总之,布罗茨基经历了多次心脏手术和3次心脏病发作。1996年1月27日,诗人在自己的办公室去世。他被安葬在威尼斯,这也是他最喜欢的城市。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营利机构项目准备 

|www.tsrus.cn/680311|

索菲亚·波里亚科娃(Sofia Polyako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