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瓷器:处于革命最前沿

2022年3月18日
【 字号:
“十月革命”后不久,苏联市场就出现了宣传性瓷器。公共公寓住宅和房间里到处都是印有标语的盘子、周年纪念花瓶和描绘各种不同人物的小雕像。
Soviet porcelain
来源:Evgenia Novozhenina/俄新社
http://tsrus.cn/674353

扫一扫

盘子上的镰刀和锤子

俄罗斯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生产瓷器。最初富裕的家庭用精美的餐具和室内物品装饰居所。然而,1917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瓷器像宣传海报一样,成为宣传工具之一。印有革命标语的苏联瓷器应运而生。让产品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安排大规模生产。瓷器主要由彼得格勒国家瓷器厂生产。原来为皇室服务的皇家瓷器厂革命后被命名为国家瓷器厂。这家欧洲最古老的企业之一就这样被国有化了。革命后这里留下了一些还没来得及上彩的瓷器坯料。决定对这些坯料上彩。年轻的画家们实施了一些新想法:在盘子和餐具上绘上标语和苏联标志国徽和徽标。但同时匠师们还力图保留俄罗斯艺术瓷器的传统。

画家列宾 (Ilya Repin)的学生、书写体绘画大师、陶艺家切霍宁 (Sergey Chekhonin)成为工厂领导。在其带领下,出现了一种新风格瓷画,特点是突出表现标语。第一批作品之一是在产品侧面印有标语的盘子。切霍宁用华丽优雅的图案为盘子作画,用革命标语描绘茶具,还画素描作品。画家往往使用一种颜色,用金色阴影衬托,这样可以实现特殊的表现力。

谢尔盖·切霍宁(Sergey Chekhonin),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盘子,1922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谢尔盖·切霍宁(Sergey Chekhonin),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盘子,1922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谢尔盖·切霍宁(样式),伊利亚·恰什尼克(Iliya Chashnik)(绘画),带黑色边框的茶碟的茶杯,1923-1924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谢尔盖·切霍宁(样式),伊利亚·恰什尼克(Iliya Chashnik)(绘画),带黑色边框的茶碟的茶杯,1923-1924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谢尔盖·切霍宁,盘子,1919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谢尔盖·切霍宁,盘子,1919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1/3
 

私人收藏中的精美物品

切霍宁还邀请了前没有绘过瓷器的画家和平面艺术家来厂里,包括库斯托季耶夫(Boris Kustodiev)、萨莫赫瓦洛夫(Alexandr Samokhvalov)、佩特罗夫-沃德金(Kuzyma Petrov-Vodkin)。画家们将工业形象和宣传元素运用到了绘画和素描中。宣传性瓷器需进入民众住宅和公共公寓并用其教育新的苏联公民。然而,宣传性产品事实上并未被送达大众消费者手中。高品质瓷器欧洲有需求,工厂的大部分产品被销往海外。私人收藏,包括外国私人收藏,填补了高品质的美观产品。

不仅国家瓷器厂,苏联国内其他企业也生产宣传性瓷器。杜廖夫斯基工厂生产印有苏联国徽的盘子。这种产品被用作室内装饰,未用于日常生活。这些产品为某些纪念日或纪念特殊事件生产,如列宁(Vladimir Lenin)去世后生产了印有领袖肖像的产品。

亚历山大·萨莫赫瓦洛夫(Alexandr Samokhvalov)(样式),叶莲娜·库巴尔斯卡娅(Elena Kubarskaya)(绘画),雕塑《拿着书的女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亚历山大·萨莫赫瓦洛夫(Alexandr Samokhvalov)(样式),叶莲娜·库巴尔斯卡娅(Elena Kubarskaya)(绘画),雕塑《拿着书的女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米哈伊尔·阿达莫维奇(Mikhail Adamovich),盘子《不劳动者不得食》,1923年,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 Culture.ru

米哈伊尔·阿达莫维奇(Mikhail Adamovich),盘子《不劳动者不得食》,1923年,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

 
1/3
 

二十世纪20年代国家瓷器厂开始与前卫艺术家合作。画家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和他的学生为未来的产品创作了绘画草图。尽管马列维奇在工厂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他创造了至上主义瓷器概念。绘画草图中以直线和角度为主,餐具装饰则使用正方形、十字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外观上画家们选择了红色色调、黑色和黄色等内敛、简洁的颜色。作品主要以白色背景,通常画在革命前工厂制作的坯料上。通过古典主义形式和至上主义作品的结合,这种方法可以表现出更大反差。

马列维奇不仅是瓷器彩绘的创新者,对物品的样式也很感兴趣。二十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寻找新样式餐具。在他白色的至上主义茶壶上,多条清晰的几何线条相接。此外,画家还创造了一个半杯,他认为这种物品只使用一面。他将一个普通杯子垂直分成两半,并用一个矩形代替把手。他按照这种创意制作的杯子模型能以独特的方式节省空间。除马列维奇外,前卫艺术家塔特林(Vladimir Tatlin)、康定斯基(Vasiliy Kandinskiy)和其他画家也为瓷器创作过草图。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样式),尼古拉·苏耶京(Nikolay Suetin)(绘画),半杯,1923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样式),尼古拉·苏耶京(Nikolay Suetin)(绘画),半杯,1923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带盖子的茶壶,1923年 Culture.ru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带盖子的茶壶,1923年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构图),亚历山大·库德里亚夫采夫(Alexandr Kudryavtsev)(绘画),带至上主义绘画作品的盘子,1923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构图),亚历山大·库德里亚夫采夫(Alexandr Kudryavtsev)(绘画),带至上主义绘画作品的盘子,1923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1/3
 

瓷器上的产业主题

二十世纪30年代为各工厂产品作画的通常是首都画家。花瓶、盘子和碟子上最风行的是产业主题。描绘的是新的农业机械、飞机和建筑。产品上描绘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的肖像,如斯大林(Iosif Stalin)、加里宁(Mikhail Kalinin)等。

日用瓷器绘画的主题很大程度上与宣传主题有关,如扫除文盲和发展工业,开发北方和大搞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呼吁讲卫生。后来瓷器变得越来越普及,于是开始通过印刷、喷漆、镂花等方式绘上图案,有时也会手工绘图。此外,画家们还在二十世纪30年代的瓷器中反映重要事件,如首都开通地铁及建设莫斯科至伏尔加河运河等。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工厂根据军队和前线需要重新调整生产方向,工匠们为军事装备制造零部件。当时基本上没生产艺术瓷器和日用瓷器。战后年代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当时盛行歌颂胜利的主题。陆军和海军主题数十年一直很受欢迎。雪白背景上的红色依然体现为革命。

米哈伊尔·莫赫(Mikhail Mokh),花瓶《乡村疗养院》,1930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米哈伊尔·莫赫(Mikhail Mokh),花瓶《乡村疗养院》,1930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米哈伊尔·莫赫,带茶碟的茶杯《航空节》,1936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米哈伊尔·莫赫,带茶碟的茶杯《航空节》,1936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作者不详,半身像《约瑟夫·斯大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作者不详,半身像《约瑟夫·斯大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1/3
 

苏联人家里室内装饰中的小雕像

二十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苏联人住所室内装饰形成时期,当时公共公寓中住宅和房间内用台灯、绣花桌布、钟表和陶瓷雕像装饰。当时产量很大,卖得也不贵,小雕像人物也通俗易懂、简单易认,包括苏联领导人和历史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儿童和成人、少先队员、勇士赞歌中的人物及文学作品主人公等。几十年间,许多小雕像都是成批系列生产的。

小塑料产品中俄罗斯和外国童话故事主题图案很受欢迎。画家们创造了由多个单独小人构成的多人物画面,如“为灰姑娘穿鞋的王子”和“继母和姐妹”等。瓷器厂还生产俄罗斯作家小雕像,普希金(Alexandr Pushkin)青少年时的形象及他作品中主人公的小雕像都广受欢迎。二十世纪60年代太空探索话题开始流行。加加林(Yuriy Gagarin)是二十世纪的偶像之一。于是出现了著名宇航员、火箭、卫星、宇宙飞船、月球和遥远的行星等形象的小雕像。

娜塔莉亚·丹尼科(Nataliya Danyko),雕塑《绣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下半期。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 Culture.ru

娜塔莉亚·丹尼科(Nataliya Danyko),雕塑《绣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下半期。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

安娜·列波尔斯卡娅(Anna Leporskaya)(样式),塔玛拉·别兹帕洛娃-米哈列娃(Tamara Bezpalova-Mikhaleva)(绘画),带盖子的小茶壶,茶具《神驼马》,1951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安娜·列波尔斯卡娅(Anna Leporskaya)(样式),塔玛拉·别兹帕洛娃-米哈列娃(Tamara Bezpalova-Mikhaleva)(绘画),带盖子的小茶壶,茶具《神驼马》,1951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娜塔莉亚·丹尼科(样式),叶莲娜·丹尼科(绘画),“巴赫奇萨赖的泪泉”马戏团的《扎列玛》雕塑,1923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Culture.ru

娜塔莉亚·丹尼科(样式),叶莲娜·丹尼科(绘画),“巴赫奇萨赖的泪泉”马戏团的《扎列玛》雕塑,1923年,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1/3
 

列宁格勒罗蒙诺索夫瓷器厂(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国家瓷器厂改为此名字)的匠师们用戏剧和芭蕾舞为主题的图像装饰咖啡壶、墨水瓶和烟灰缸等物品。与“高品位”文化相关的形象非常流行。列宁格勒瓷器厂仍是苏联瓷器潮流引领者。技术和内容上的创新都是首先在这里出现。二十世纪20年代陶瓷雕塑开始恢复量产,例如绘有在著名的谢尔盖·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表演过的演员形象的雕塑。二十世纪60年代,根据普希金 (Alexander Pushkin)的同名诗歌改编的芭蕾舞剧《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这一主题出产了一系列小雕塑。

二十世纪70年代以马戏团为主题的雕塑作品开始流行。作者尝试用色彩和构图体现生动的形象。工厂生产了描绘马戏团场景的一套雕塑,包括小丑、驯兽师和动物,如表演节目的熊、大象和猴子。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culture.ru网站

| www.tsrus.cn/674353 |
 

玛格丽特·科维涅娃(Margarita Kovyne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