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墓的秘密 其防腐技术被多国采用

2014年1月29日
【 字号: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当天,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就开始陆续收到电报和来信,请求不要将布尔什维克党领袖的遗体埋葬到地下。几天后,由阿列克谢·休谢夫(Aleksey Shchusev)设计的列宁墓在红场上出现。他用半个夜晚的时间设计出了这座三层金字塔状建筑物,其建设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图片来源:AFP/EastNews
图片来源:AFP/EastNews
http://tsrus.cn/453793

扫一扫

关于陵墓

休谢夫设计的是一个立方体结构的木制建筑,底层每边长三米,上面是依次缩小的另两个立方体。据设计师的同事介绍,该设计是以埃及金字塔为原型的。设计师的方案获得批准,列宁墓就此产生。现在的宏伟石制陵墓建于1929年,几乎完全复制了休谢夫设计的木制陵墓,并以花岗岩、斑岩和黑色钙钠斜长岩的红黑色调为主。苏联时期,列宁墓及其复杂的内部系统属国家安全范畴须严加保护,由内务人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克格勃)负责,具体负责部门为克里姆林宫警备司令部。斯大林去世前,陵墓中的列宁遗体由同样隶属于克格勃的一个实验室负责。该实验室后来划归苏联卫生部。今天,列宁的遗体由俄罗斯农科院下属科研生产联合企业"全俄药用和香料植物研究所"的生物医学技术中心负责"维护"。

悬而未局的问题

如果政府决定对遗体进行安葬,则须面对上千个法律问题:由谁来撤销一大批部门指令和决议,其中包括苏联政府的决议?并且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将其全部解密。关于保存列宁遗体并建造第一代木制陵墓的文件至今仍保存在永久纪念列宁事物委员会第16号档案室的第二份(机密)清单中无人认领。这份清单藏于原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所的中央党属档案馆地下室中。这些秘密文件很快将满九十年,法律规定的保密期都已届满。那么为什么不公布这些文件呢?为什么俄政府至今对公布保存列宁遗体的文件畏手畏脚?原因在于该委员会文件中可能有沃罗比约夫和兹巴尔斯基教授发明的、用于永远保存领袖遗体的神秘液体的秘密配方公式。

关于防腐剂

列宁遗体的防腐处理是1925年3月底其去世两个月后才开始进行的,当时遗体组织已接近腐化,尤其是面部和手部。保存列宁遗体的任务被交给了化学家鲍里斯·兹巴尔斯基(Boris Zbarsky)和来自哈尔科夫的解剖学家弗拉基米尔·沃罗比约夫(Vladimir Vorobyov)。后者看到列宁遗体后曾想放弃这个艰巨的任务,但被同事们说服改变了主意。兹巴尔斯基和沃罗比约夫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他们需要发明一种保存领袖遗体的特殊方法。冷冻法显然不合适,因为任何特殊情况都可能导致组织解冻,造成其无可挽回地腐化。此外,古埃及的木乃伊化方法也不适用,因为那样不仅会导致尸体失重70%,而且容貌还会改变。于是,科学家们决定采用药剂防腐方法。最终,兹巴尔斯基和沃罗比约夫解决了这一特殊任务,利用防腐剂将遗体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使其体积、形状和所有细胞及组织结构都得以完好保留。89年过去了,但防腐剂的化学成分至今仍是秘密。除档案和历史问题外,有可能还存在比较尴尬的问题,比如成本。

仿效者

安葬列宁遗体是否意味着防腐剂化学成分的立即解密,将其私有化、大规模生产、在药店销售(凭处方或自由购买)、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化销售以及对外出口?市场定会对此做出积极反应,其销量一定不成问题:即使不大规模用于殡仪服务,也可以用于动物尸体处理,如标本制作。可否肯定地说,有人已拥有沃罗比约夫和兹巴尔斯基的防腐剂专利及其正式所有权?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伟大卫国战争后,为逝世领袖建立陵墓并永久保存其遗体成为一种国际时尚,苏联的秘密技术受到最高层次的欢迎。华约阵营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中其最成功的应用例子是斯大林同志在保加利亚最优秀的学生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Georgi Dimitrov)的遗体保存。

今天,保加利亚人早已加入北约和欧盟。他们很多年以前就迅速解决了季米特洛夫的遗体问题,还一并炸掉了宏伟的陵墓,爆破现场画面在全球传播,至今YouTube上仍有大量点击。陵墓爆破进行了很长时间。由于季米特洛夫逝世于核武时代,为其修建的陵墓能抵挡核爆炸威胁。按苏联秘密配方进行防腐处理的还有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统阿戈什蒂纽·内图(Agostinho Neto),但逝者很快又被重新安葬,原因是沃罗比约夫和兹巴尔斯基教授的神秘液体在非洲的气候条件下无法发挥功效。斯大林去世前曾对"斯拉夫社会主义"感到失望并将视线投向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改变的影响持续至今。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邻国越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其国父——这些国家的共产主义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死后都被进行了防腐处理,并被小心地保存在陵墓中供人们公开瞻仰。这些陵墓、水晶棺、通风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来自何处,无需丰富的政治想象力和历史知识就能想到。www.tsrus.cn/31805 |

相关阅读:

探秘莫斯科奇特墓地 缅怀逝者感悟历史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达莉娅•冈萨雷斯 (Darya Gonzalez)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