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体。在这样的世界里,对一个大国,特别是世界级大国进行孤立,自然会让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感觉荒谬至极。如果真有人想这样做,那么他最好先好好回顾一下历史,了解一下类似企图二十几年前是如何遭到彻头彻尾失败的。这里指的是1989年6月4日天安门事件后美国及其盟友针对中国实施的国际制裁。
西方的制裁
当时以全面孤立的形式对北京施加国际压力的发起者正是美国。美国一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冻结中美双边合作的措施,包括中断同中国高层的所有联系、停止军事交流、禁止向中国销售任何武器和军事装备。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制造"反华统一战线",美国于1989年7月14-16日在巴黎组织召开了一次七国集团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谴责中国侵犯人权的政治宣言。
七国宣布对中国实施制裁,包括停止高层接触,不允许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对中国提供贷款等。西方公司被勒令不得同中国公司进行贸易,并且要冻结在中国的所有投资项目,中国专家则被禁止接触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
中国的反应
在对复局势进行分析后,中国领导人推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反制措施,以防止事态向中国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内外政策的连贯性、不向困难低头、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首先,中国修正了原有的与全球力量中心关系理念,使其趋向更加平衡的多极化理论。
三十年多年后,中国首次给中苏关系以更加优先的地位。其次,在地区政策上,中国决定优先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第三,中国极大地加强了参与多边外交的力度。这首先反应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奉命与友好国家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以维护共同利益。
西方的失败
反华制裁机制从1989年底就开始崩溃了。西方很快意识到,与中国为敌的政策首先侵害的是其自身利益。第一个脱离"统一战线"的主要发达国家是日本。1991年8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成了第一个访华的七国集团领导人。紧随日本的是欧洲。1990年10月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外长会议决定取消针对中国的大部分制裁。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的过程最为艰难,但白宫最终不得不"悔棋"。1990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访美,标志着两国政府层面接触的实际恢复。到1993年,美国最终放弃了疏远中国的政策,回到了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上来。
封锁的结果
无需证明,中国能加入世界政治和经济大国的行列与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功战胜西方国家的孤立有关。中国政府学会了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向全世界展示了其采取果断措施的能力,甚至是能在认为其权利和民族尊严遭到侵犯时进行"悬崖边"的对抗的能力。粗暴地从外部对中国施压和干涉其内政的企图导致中国社会对西方不信任的加剧,反美情绪迅速高涨。在对该事件进行总结后,中国政府开始将保卫国家安全和巩固国防视为头等大事。制裁迫使中国进行大规模军队建设,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则让中国军事工业的自力更生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中国采取的外交反制措施导致全球和区域力量平衡的显著变化。诞生于那个年代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仍是全球政治体系关键的构建因素之一。中国在东南亚、非洲、中东、东欧和中亚的地位得以加强。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在全球市场生存而展开的斗争让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迅速多样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中那些不支持对华国际孤立行动的国家占据了特殊地位,如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其他东盟国家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正是从那时起,香港和台湾商界获得了扩大在大陆市场上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更多机会。
应从天安门广场事件后试图对中国进行国际孤立的企图中得到什么教训,答案显而易见。在现代世界中用制裁的语言对话是行不通的,遏制与孤立的企图是徒劳无益的。在国际关系中相互依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条件下,任何不加斟酌的步骤都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并可能让始作俑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必须一劳永逸地摒弃强权政治,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就引发争议的问题进行平等对话,在严格符合国际法的基础上完全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www.tsrus.cn/33013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