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4年11月04日
1. 救世主塔楼由意大利建筑师彼得罗·安东尼奥·索拉里(Pietro Antonio Solari)于1491年建造,历来被视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主塔。塔楼的大门被公众视为圣地。在沙皇时代,俄罗斯人相信这座塔具有神奇的力量,任何人通过塔门时都必须下马脱帽,以示尊敬。这里更是皇室、外交和宗教游行的主要入口,军队就是从这里出发前往战场。
2. 最初,这座塔因矗立在弗罗尔-劳尔教堂(Frol and Laur Church)附近,而被称为弗罗洛夫斯克塔楼(Frolovskaya),而教堂现在已不复存在。1658年4月,与克里姆林宫的许多其他塔一样,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Alexei Mikhailovich,1629-1676)将其改名为救世主塔,以纪念红场大门上方的斯摩棱斯克圣像和克里姆林宫大门上方的自印圣像(非人手所能创造的救世主)。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升天修道院(1929年被拆毁)和斯帕斯卡亚塔楼。复制品来自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莫斯科与莫斯科人》相册。 / 公共财产
3. 与其他塔楼一样,救世主塔也是克里姆林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敌人攻破城墙,塔上巨大的铁门就会关闭,将入侵者困在里面。从根本上说,塔楼会变成一座独立的堡垒,能够抵御最猛烈的攻击。塔楼的多层结构、开放式墓穴和众多环道,使得在邻近城墙上打击敌人成为可能。17世纪动乱时期,这座塔还曾被用作监狱。
4. 传说,1812年,拿破仑在通过被占领的莫斯科斯帕斯基门时,没有摘下自己那顶著名的帽子(没有遵循传统),结果帽子被一阵风刮走了,后来这被证明是一种不祥之兆!当法军从莫斯科撤退时,拿破仑下令炸毁救世主塔,但顿河哥萨克及时赶到,熄灭了已经点燃的火焰。
通往斯帕斯卡亚塔的楼梯 / Ilya Varlamov (CC-BY-SA 4.0.)
5. 17世纪以前,救世主塔的高度仅为现今一半。从1625年起,由于俄罗斯建筑师巴任·奥古尔佐夫(Bazhen Ogurtsov)和英国人克里斯托弗·加洛维(Christopher Galovei)建造了多层塔顶,这座塔开始“长高”。后来,塔身被“加冕”了俄罗斯帝国的国徽——双头鹰。1935年,双头鹰被现在的红宝石五角星取代。连同红星,塔高达到71米,共10层。
6. 救世主塔及其大钟不仅是克里姆林宫的象征,也代表着新年庆祝活动。俄罗斯人的新年基本上是从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开始。据说,救世主塔的第一座大钟诞生于15世纪,在此之前,它曾多次被更换,甚至演奏过从《哦,亲爱的奥古斯丁》(Oh, you dear Augustin)到《国际歌》(The Internationale)的各种旋律。从1938年到1996年,大钟一直处于完全静音状态,后来才开始演奏两首旋律,即俄罗斯国歌和格林卡歌剧《为沙皇效命》(A Life for the Tsar)结尾的合唱。
本文由《Gateway to Russia》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营利机构项目准备
相关阅读:
|www.tsrus.cn/6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