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世界大国就开始考虑研制超音速民用飞机。这一想法二十世纪60年代成为现实。1962年,英国和法国达成联合研制协和式(Concorde)超音速客机协议。同时,苏联开始研制自己的“图-144”超音速客机。
2. 各方都试图在竞争对手之前把自己的飞机送上天。最终,苏联做到了。1968年12月31日,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图-144完成了37分钟的首次试飞。协和式直到1969年3月2日才首次升空。
3. 苏联“图-144”速度略快于其西方竞争对手(2500公里/小时对2150公里/小时),升限更高(19000米对18000米)。设计师阿列克谢·图波列夫说:“它们很多方面相似毫不奇怪,因为两种飞机属于同一级别,乘客量、速度、飞行高度和重量几乎相同。基本性能的一致带来外观的相似。”飞机结构的主要差异来自于“协和”式设计用于欧美间洲际飞行,“图-144”则用于飞越苏联领土。因此,法英“协和”式可以在较低高度上超音速飞越大洋,苏联超音速飞机则必须爬升更高,避免超音速飞行震坏地面房屋墙壁和窗户,或者让人耳朵不适。这导致两者重量、油耗和其他一些指标存在差异。
飞机设计师阿列克谢·图波列夫,1969 年 / Preobrazhensky Sergey/塔斯社
4.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场灾难让“图-144”量产工作蒙上阴影。1973年6月3日,在巴黎国际航展上,苏联第一架量产超音速客机在空中解体,坠落到居民区。事故造成6名机组人员和8名村民死亡。调查未发现“图-144”系统存在任何故障,也无法确定坠机原因。
5. 尽管如此,“图-144”生产继续进行。苏联共建造了16架这种超音速客机,其中两架用于1977年开通的莫斯科-阿拉木图航线。客机在这条航线上以2000公里的时速在17000公里高度飞行,2小时内完成了普通飞机需要5小时飞行的3260公里。
6. 一名乘客回忆说:“超音速飞机开始上升,仰角如此之大,以至于你感觉自己坐在正在发射的宇宙飞船中:双腿高于头部,发动机轰鸣,我感觉超重持续了两三分钟。推背感越来越小,爬升角度也低了下来……很快,我们还没有进入碧空,就响起了广播:‘尊敬的乘客们,我们的高度是11000米,时速是1200公里……”乌拉,我们现在是超音速!”
7. 一名乘客赞叹说:“17000米的高度,不是10000米,甚至不是12000米……我们下面的云层延伸得如此之远,仿佛铺在地球上。这在云层断裂处尤为明显,从那里可以看到地面和几乎与云层融为一体的云影。它们之上是无边无际的空间,洒满了耀眼的阳光。”
TU-144 飞机的机舱 / Korzin Boris/塔斯社
8. 1978年,苏联决定停止超音速客机的商业运行,此时“图-144”已在莫斯科-阿拉木图航线上飞行55次,运送旅客3284人次。停飞原因是飞机在当年5月的新发动机测试期间紧急迫降,两名机组人员在事故中遇难。不过,停飞的真正原因是超音速客机经济上不划算。“图-144”票价几乎是普通飞机的两倍,因此经常坐不满人。燃料、飞机维护和建造相应地面基础设施的费用令人咋舌。同时,到欧洲的商业航线无法开通。
停产后,现有的“图-144”被用于货运、训练和试飞。1993年,这些飞机被用于俄美联合研究项目。“图-144”的西方“兄弟”更幸运些。欧洲和美国很多商人愿意花大价钱买票在三个半小时内飞越大洋。“协和”式飞机直到2003年燃料价格上涨后才停止运营,从而在世界上暂时结束了超音速客运业务。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营利机构项目准备
|www.tsrus.cn/67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