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美国的洪流:苏联曾计划用超级海啸荡平美国

2022年6月17日
【 字号:
《纽约时报》1961年9月就开始出现报道:苏联正准备一项大爆炸试验。1亿吨TNT当量将制造巨大海浪,扫荡美国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这个名为“洪流”(Lavina)的项目计划制造一场人工海啸,能像核弹爆炸一样造成巨大平民伤亡。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院士被指定为海啸炸弹设计负责人。他是氢弹发明者之一,后获诺贝尔和平奖并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之一。
Tsunami
来源:Press Photo
http://tsrus.cn/675149

扫一扫

制造灾难

这一杀人项目不是俄罗斯人的首创。最早试图引发可控海啸的是美国人。其绝密行动被称为“Seal项目”,本质完全相同,用超级海浪将敌人从地球上冲走。美国海军军官吉布森偶然注意到,爆破清除太平洋岛屿附近的珊瑚礁引发了巨浪。他推测海浪大小直接取决于爆炸力量。美国军方决定验证这一理论,试验于1944年在新喀里多尼亚海岸举行,共引爆3700枚炸弹,后来又在新西兰的奥克兰附近进行。苏联很快获得有关美国试验的情报并肯定了这一想法。苏联领导层认为,它比飞机携载核弹头好太多,因为飞机可以被防空系统追踪和击落。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指示研究这一问题。

“我感到羞愧”

当时苏联已研制出氢弹,物理学家萨哈罗夫是其发明者之一。包括他在内的一批科学家不得不在新条件下,即在水中进行氢弹试验。问题是如何将其送到合适爆炸地点。萨哈罗夫回忆说:“测试了‘大家伙’(绰号沙皇炸弹的巨大氢弹)后,我担心找不到其合适载体(轰炸机易被击落,因此不被考虑),也就是从军事意义上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白费力气。我决定,这个运载工具可以是从潜艇发射的大型鱼雷。”计划中的袭击目标是美国海军基地。萨哈罗夫说:“当然,破坏港口,无论是鱼雷携带1亿吨炸药从水下窜出的水面爆炸,还是水下爆炸,都必将伴随非常多的人员死亡。”

Archive Photo Archive Photo

萨哈罗夫与海军少将彼得·福明(Petr Fomin)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福明曾掌管苏联海军的核武器和核试验。他被这个项目震惊了,称之为“残暴的”平民大屠杀。萨哈罗夫回忆说:“我感到羞愧,再也没有与任何人讨论过这个项目。”不过,其他炸弹运载方法仍被积极讨论。有人提出可以在安全距离内发射装有超级炸弹的鱼雷,并提前为其装上定时装置,这样它就会在需要的时间爆炸,引发海啸。另一个方案是将鱼雷变成延时水雷布置到美国近海,可以随时被引爆。

这真的有用吗?

是,也不是。毫无疑问,超级炸弹会掀起巨浪,但试验表明,它不会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和苏联都得出了这一结论。物理学家鲍里斯·阿尔丘勒(Boris Altshuler)讲述了2002年几位美国核物理学家访问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段经历。他说:“其中一人在一次私人谈话中告诉我,他年轻时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时,被指示计算氢弹参数,它在海洋深处爆炸将产生能摧毁苏联的海啸。”他诚实地进行了计算,并得出结论:在北冰洋制造一公里高的海啸完全可能。但他的报告给出了否定结论——苏联的巨大面积使整个计划徒劳无益。科学家们在报告中说:“海浪不会到达莫斯科和西伯利亚核发射井。更不用说,海浪将以同心圆方式冲向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在内的所有方向。”

1988年,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院士在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访问专门安排的新闻发布会上。 / 塔斯社1988年,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院士在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访问专门安排的新闻发布会上。 / 塔斯社

萨哈罗夫研制超级炸弹的同事斯米尔诺夫(Yury Smirnov)也说,这不会成功。大西洋水太浅,太平洋的巨大海啸只能摧毁加利福尼亚。接下来,科迪勒拉山脉将挡住海浪,使其在军事上毫无作用。美国关闭了项目。赫鲁晓夫接受军方和科学家的观点,取消了用氢弹装备潜艇的命令。

萨哈罗夫是个怎样的人?

尼基塔·赫鲁晓夫/AP尼基塔·赫鲁晓夫/AP

萨哈罗夫撰写回忆录时,早已对苏联政府毫无好感。但二十世纪50年代时他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相信美国这个让广岛和长崎化为灰烬的国家,可能会在某个时候对自己的国家如法炮制。此外,他认为消除这一威胁是自己的义务,他从未因参与“残暴的”项目感到内疚(并因此32岁时被授予院士称号)。他认为,自己和同事们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说:“今天,人类在战争中从未使用过热核武器。我最大的梦想(比其他任何想法都更深刻),是这永远不会发生,是热核武器阻止战争但永不被用。”

本文由《Russia Beyond》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

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成功研发苏联核武器并至今傲立科研领域

盘点将标志性服装引领为时尚潮流的5位苏联领导人

| www.tsrus.cn/675149 |

作者:叶卡捷琳娜·希涅利希科娃(Ekaterina Sinelschiko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