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历史之城”——莫斯科红场纪念1941年阅兵

2025年11月10日
【 字号:
为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84周年,莫斯科红场举办名为“活着的历史之城”的特展,通过呈现军人世家的传承与战时城市的真实面貌,吸引了数万民众前往参观和缅怀。
http://tsrus.cn/684599

扫一扫

为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84周年,红场上举办了露天博物馆“活着的历史之城”。这场展览于11月7日至9日举行,吸引了数万名莫斯科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主题围绕城市的军人家族与卫国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与往年注重视觉效果不同,今年的展览更加内涵丰富。十个展馆陈列了来自多家博物馆的60件军用装备,以及一幅1941年版莫斯科地图,标出了当时的25个行政区。每天都有为学生和军校学员开设的历史课。讲解员介绍,当时莫斯科是一座年轻的城市——52%居民年龄在16至40岁,另有24%为儿童。

七年级学生阿尔乔姆·格里戈里耶夫在参观后表示:“1941年莫斯科有475家大型工厂,生产全国约40%的电工设备。年轻的人口与强大的工业成为国家防线的基础。”

第一莫斯科军校副校长、上校阿纳托利·伊佐托夫认为,了解城市的军人世家传统能让青年更深刻理解历史。展馆中介绍了这些家族的故事,一些参展者本身就是军人后代。来自南区的亚历山大·克里亚热夫胸前挂满勋章。他参加过阿夫杰耶夫卡行动,曾带领排队寻找袭击顿涅茨克的敌军。他的两位祖父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一位在解放热烈夫和柏林战役中阵亡,另一位在后方维护航空设备。克里亚热夫表示,希望将军人传统延续下去。

另一位参展者亚历山大·谢尔科夫出自里亚博科尼-谢尔科夫家族。其祖父瓦西里·谢尔科夫16岁入伍,在白俄罗斯方面军作战;彼得·里亚博科尼在华沙-波兹南战役中驾驶坦克突破敌防。谢尔科夫本人也曾志愿参战,后因重伤退役。他说:“这样的展览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连结。”

展览还再现了战时莫斯科的生活。在“伟大的幻象”展馆中,观众了解到当年首席建筑师鲍里斯·伊奥凡如何率领学生在34天内伪装克里姆林宫等目标,使三分之一的炸弹落在假设施上。地铁在夜晚成为避难所,还设有商店、理发店和图书馆。退休教师娜塔莉娅·苏尔任科回忆:“姑母常说,她在轰炸时就是在地铁里借书看的。”

来源: 《俄罗斯报》   

               
| www.tsrus.cn/684599|

《透视俄罗斯》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