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4月28日
据路透社援引中国公司内部报纸的内容上周五(6月26日)报道,中石油已签署建设从中俄边境到漠河的二期管道协议,即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使用管道支线建设协议,但只知道协议于19日签署,其他具体细节不详。该支线的原油输送能力将增加到3000万吨,在俄罗斯境内长64公里、中国境内长约1000公里。
此消息显然令人吃惊,因为支线二期本应于2014年铺设完成,但被中方冻结(据非正式消息系因公司领导层更迭所致)。扩大石油对华出口的应当是俄罗斯石油公司(今年出口新增500万吨),有关方面不得不寻找新线路,因为目前在用管线只能增加60万吨输送能力,达到1600万吨,最后决定一部分经俄滨海边区科兹米诺港运出,另一部分经哈萨克斯坦。中石油6月初曾与俄石油和俄罗斯使用运输公司讨论这一计划,称这样对炼油厂物流更方便(见《生意人报》6月15日报道)。
然而这一方案无法令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满意。该公司希望遵守政府间协议的规定,即将支线输油能力提高到3000万吨,理由是“改变相应条款将导致对投资计划重新进行考虑,并使相当一部分已投入资金被冻结”。总之俄对中国出口石油将增加到8000万吨。但俄能源部消息人士说,“不认为支线建设费用问题是原则问题,因为其长度不超过80公里”。中方公司则争辩说,也“应对用于扩大西西伯利亚油田系统、建设副管道和泵站的支出进行评估”。上周四(6月25日)各方均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生意人报》的市场消息人士也对中石油的决定感到惊讶,因为用驳船从科兹米诺港运出原油的方案对中方更划算。《生意人报》的一位消息人士说:“因此中石油不愿使用之前商定的计划,因为考虑到网络费用,用驳船运输更划算。” Small Letters公司经理维塔利·克留科夫也认为,中方想争取所有购自俄罗斯的石油都经过科兹米诺港运输。一位市场参与人士认为,二期管道建设决定“源自于该国政府签署的与俄方发展合作的政治协议”。项目有望在2018年前完工。
| www.tsrus.cn/42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