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4月28日
科尔丘诺夫说:“中国已表示愿意加入,表达了对项目的兴趣,包括设备供应。”科尔丘诺夫说,韩国已决定参与建设。
“雪花”国际北极站是完全自主的综合设施,以可再生能源和氢(无柴油)为动力。该站将由几个拱顶式建筑组成,相互间由通道连接,从空中看像一片雪花,这也是项目名称的由来。“雪花”国际北极站(ArcticHydrogen Energy Applications and Demonstrations, AHEAD)由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设计,并由俄罗斯提交北极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工作组。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与俄国内外合作伙伴合作,计划在极地乌拉尔山麓(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希望之地”建设一个全年候国际北极站。这将是个完全自主的设施,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无柴油)为动力,目的是完善、测试和推广环保型未来生命保障技术及其他技术,用于北极地区能源隔离和偏远定居点及设施,其中包括通信、医疗、生物技术、洁净农业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新材料、建筑技术,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改善人类北极地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各种系统。该站计划于2022年建成。
尼古拉·科尔丘诺夫去年11月宣布,韩国正在成立一个与俄罗斯在氢能领域合作的基金会,“雪花”站可能是其第一个项目。他说,北极地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其采取特殊方法,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他说:“我们认为,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北极地区可能发生对环境有害的事件。”这对北极国家的经济体系、环境和安全带来了全球性风险。科尔丘诺夫说:“需要特别注意冻土退化、适应气候变化和监测问题。俄罗斯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我们计划举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论坛。萨哈共和国行政长官艾森·尼古拉耶夫提出举办冻土问题高级会议的倡议,这个倡议很有意思。”科尔丘诺夫说,气候变暖确实为发展北方海路并使之成为全球运输走廊开辟了新前景。这条路线比其他路线更短,比经苏伊士运河的替代线路短40%,从而可减少运输时间、降低燃料消耗,有助于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人为影响。
Finam管理公司主任专家巴拉诺夫(Dmitry Baranov)说:“一旦各方就合作条件达成协议,合作将会非常富有成效。各方分摊费用有助于项目更快实施,减少对国家预算的压力。北极站使用不同国家的设备,将有助于选择最好产品,促进其批量生产并出口到其他国家。各国研究人员的智力付出,将有助于创造新技术,并用于全球不同气候区。”
巴拉诺夫认为,北极站项目跨国合作对研究北极和全球气候变化非常重要,而俄罗斯、韩国和中国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并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他说:“考虑到项目刚刚开展,不排除其他国家也可能加入。如果该站工作取得成功,各国可能会在本国境内开展类似项目,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其他气候区的环境状况。”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 www.tsrus.cn/672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