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军火市场上的“暹罗双胞胎”

2014年5月20日
【 字号:
苏联解体后最大的裂块之一乌克兰除了领土、人口和经济实力之外,还继承了与其规模不成比例的大部分苏联军事遗产,包括军工厂、武器库甚至还有导弹技术与核武器。这些潜力巩固了新生的乌克兰国家在传统上以采购苏式武器为主的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地位,并对其老大哥俄罗斯构成竞争。但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工企业不仅是兄弟,它们更像是一对连体的暹罗双胞胎,虽然二者都希望独立生活,但如果将苏联时期生成的共同身体强行分开,对双方均有致命危险。
乌克兰轻型装甲车辆“Dozor-B”  图片来源:俄塔社
乌克兰轻型装甲车辆“Dozor-B” 图片来源:俄塔社
http://tsrus.cn/457301

扫一扫

武器出口"大国"乌克兰

乌克兰共继承了3594家苏联军工企业,总就业人数约达300万,几乎均与留在俄罗斯的军工企业保持着协作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国的军工企业均经历过混乱和衰败。苏联在其身后留下了规模巨大的武器库,两国新生政权更愿意直接销售武器库中的武器。以极低的价格向也门、苏丹、中非和索马里等热点地区抛售军火,这也正是其在整个九十年代所做的事情。到1997年,由于缺乏国防订单,乌克兰境内的军工企业数量骤减80%。飞机生产数量从每年350架降为零。1994年,乌克兰生产了800辆坦克,1997年则一辆都未生产。乌克兰的造船企业曾完成苏联40%的订单,但此时却几乎全部荒废。但乌克兰仍旧保留着竞争力极强的飞机、坦克和导弹制造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俄罗斯企业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幸存的乌克兰企业开始寻找国外订单。

第三国市场:俄乌利益的碰撞

除历史原因决定的对俄军事技术合作外,与非洲国家、巴基斯坦、伊拉克、印度、泰国、中国和拉美国家签订的大额出口合同也能遏止乌克兰军工企业雪崩式的崩溃。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军工产品市场,乌克兰作为新生的武器出口国开始不断将老大哥挤出这些市场。乌克兰得到的第一份武器出口大单是在1996年与被美国剥夺了军事援助的巴基斯坦签订的。此后乌开始尝到甜头,并向巴的主要对手印度提供武器。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资料,乌克兰在2013年武器出口国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世界大国。

乌克兰企业甚至还打进了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圣地"中国,后者对获取乌克兰的军事技术极感兴趣。1994年,乌克兰向中国出口了56枚空对空制导导弹;2013年,又向中国出售了两艘"欧洲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同时还向其转让了相关技术资料。这一合同引起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因为此前中国人一直在与俄罗斯谈判,但是俄方提出的条件更为苛刻,要求先在俄罗斯建造10-15艘登陆艇后才能转让技术资料。乌克兰在泰国和巴西市场也大获成功,并且公开抢夺俄罗斯的市场份额。

俄罗斯能否摆脱对乌克兰的依赖?

在武器成品市场上竞争的同时,俄乌双方在生产阶段仍然保持着紧密合作。乌克兰军工企业70%以上的系统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俄罗斯。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乌只能生产坦克和老式装甲运输车。俄罗斯军工企业同样严重依赖乌克兰,在乌克兰的国防产品出口中,俄罗斯市场占到了60%的份额。然而,基辅发生政变并导致政权更迭后,双方的继续合作被蒙上了阴影。目前,乌克兰国防出口公司已停止对俄军备出口。冲突缓和前,俄乌两国在该领域的关系将继续处于冻结状态。

俄罗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本国军工企业对乌克兰的依赖,例如用国产直升机发动机替代从乌克兰的进口。根据俄罗斯工贸部的资料,全部实现进口替代需2-2.5年。俄雅克-130教练机的发动机也曾从乌克兰进口,但如今俄方已开始自己生产;俄将在没有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设计并生产"白杨-M"、"亚尔斯"和"布拉瓦"等先进弹道导弹;俄新型直升机卡-60已放弃使用乌西奇发动机公司产品;与S-300防空导弹装置不同,S-400"凯旋"装置已不再使用乌配件;俄罗斯还从乌克兰手中买下了安-140军事运输机的知识产权,并计划在萨马拉的Aviakor航空制造厂进行生产。

当前对立局势下,威胁停止军事技术合作可能成为俄乌相互施压的便利工具。但如果这对儿"暹罗双胞胎"最终撕裂其共同身体,不仅会严重伤害俄罗斯的军事工业,而且会对多数乌克兰军工企业造成致命后果。

| www.tsrus.cn/34317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亚历山大•科罗利科夫(Alexander Korolkov)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