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情解码:“死亡之手”令敌方闻风丧胆

2014年3月31日
【 字号:
据《俄罗斯报》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要遏制因素是俄罗斯在战略导弹部队的所有指挥所和通信线路被完全摧毁的情况下仍有能力确保实施报复性核打击的系统,即“周界”(Perimeter)系统,其美国代号为“死亡之手”(Dead hand)。
图片来源: PhotoXPress
图片来源: PhotoXPress
http://tsrus.cn/457081

扫一扫

会"飞"的自动替代系统

俄罗斯战略核导弹的主控系统名为"卡兹别克"(Kazbek),因"切格特"(Cheget)或"核手提箱"而闻名。"周界"是卡兹别克的替代指挥系统,用于自动指挥实施大规模核打击。这套用于确保实施报复性核打击的系统是在冷战高峰期间开始研制的。当时,军方意识到,不断改进的电子战工具能在不久后获得封锁战略核力量常规控制通道的能力。这就需要一种备用通信方法,以确保将指令发送至导弹发射装置。于是,设计者想到使用通信/指令火箭的方法,即在火箭上安装强大的无线电发射装置。在苏联领空飞行时,这种火箭不仅能将指令发送给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所,还能将其直接传递给导弹发射装置。

北约将建立无需人工指令即可发动核攻击的系统的做法称为“丧心病狂”。但美国也有类似系统,即应急火箭通信系统(Emergency Rocket Communications System)。

1974年8月30日,苏联政府通过第695-227号内部决议,授权从事洲际弹道导弹研发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南方"设计局研制这一系统。该系统以UR-100UTTKh火箭(北约代号"急行者"/Spanker/)为基础,1979年开始飞行测试,当年12月26日成功进行了携带信号转发器的首飞。测试证明,周界系统的所有部件互动正常,指令火箭的弹头能够沿设定轨迹飞行。1984年11月,从波洛茨克郊区发射的指令火箭向位于拜科努尔的RS-20"撒旦"(SS-18 Satan)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发出指令。"撒旦"成功发射,在抛离各级箭体之后,弹头落在了勘察加半岛库拉靶场的指定区域内。1985年1月,周界系统开始服役。从那时起,该系统多次更新,目前使用现代化的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指令火箭。

确保万无一失的四个"如果"

周界系统的主系统发令弹道火箭不是飞向敌方,而是在俄罗斯领空飞行,并且弹头部携带的不是热核弹头,而是信号转发器,用于向所有军事导弹发出发射指令,无论其位于发射井、飞机、潜艇还是地面移动系统中。该系统完全实现自动化,人为决策因素被排除或最小化。指令火箭的发射由一个自主控制和指挥系统决定。这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的软件系统,能接收并分析大量不同信息,如地震活动与辐射、气压、军用频道的无线电通信强度等,并能控制战略导弹部队观测站的遥测和导弹预警系统的数据。例如,当系统发现大量强大的电离和电磁辐射的点状来源,并将其与相同坐标上的地震扰动数据进行对比后,即可得出受到大规模核攻击的结论。在此情况下,周界系统甚至能绕过"卡兹别克"发起报复性攻击。在另一情况下,国家领导人从导弹预警系统中获得其他国家发射导弹的信息后,可将周界系统切换至战斗模式。如果在一定时间后未收到停止指令,系统即开始发射导弹。该方案排除了人为决策因素,即使在指挥部和发令火箭被完全摧毁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发起报复性攻击。

和平时期,周界系统处于"休眠"状态,但仍对传入信息进行持续分析。如切换至战斗模式,或从导弹预警系统、战略导弹部队和其它系统接收到报警信号,对核爆征兆传感器系统的监测就会启动。俄罗斯领导人多次对外声明,意外或未经授权发射导弹的风险并不存在。在激活之前,周界报复系统的算法会检查四个条件。第一,是否受到了核攻击;第二,是否与总参谋部有通信,如有通信,则系统会关闭;第三,如果未收到总参谋部回应,则系统会向"卡兹别克"发出询问;第四,如果卡兹别克也无回应,则人工智能会将决策权交予位于指挥掩体中的任意一人。只有在此之后系统才会激活。

| www.tsrus.cn/33233 |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报》网站

作者:安东•瓦拉金(Anton Valagin)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