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喀秋莎”到“龙卷风”:俄制火箭炮历史回顾

2013年6月26日
【 字号:
2013年,俄罗斯火箭炮部队庆祝了自己的50周岁生日。1963年3月28日,苏联军队开始装备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从传奇的“喀秋莎”火箭炮开始,苏联就一直在火箭炮制造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冰雹”多管火箭炮和其后续型号让苏联长期保持了这种优势地位。俄罗斯目前仍是国际军火市场上该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俄罗斯9K58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图片来源:塔斯社
俄罗斯9K58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图片来源:塔斯社
http://tsrus.cn/456745

扫一扫

更远、更准

多管火箭炮的主要优点是其攻击的突然性、较大面积内的密集火力、快速弹药发射、高度机动性(仅需数分钟即可避开报复性攻击)以及体积较小符合“操控简单就是效率”的原则,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并且造价较低。许多欧洲国家倾向于将火箭炮定性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早在1980年,联合国就通过了《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毫无疑问,多管火箭炮便属于此类武器。因此,丹麦和荷兰不久前已将这种武器从军事装备中取消。同时,多管火箭炮由于具备上述战斗性能,至今仍是世界大部分军队中最受追捧的武器种类之一。在利比亚内战中,卡扎菲的正规军部队和支持者曾利用苏制多管火箭炮成功抵抗了接受北约空中支援的、人数众多的叛军部队的进攻。此后,国际市场上对这种武器需求更加旺盛。

从“喀秋莎”到“龙卷风”

1941年7月16日,伊万·弗列罗夫(Ivan Flerov)大尉指挥132毫米BM-13-16(喀秋莎)火箭炮连,摧毁了奥尔沙火车站和站台上载有德军士兵及装备的列车,从此开启了苏联火箭炮的时代。仅一年后,苏军便在战斗中开始使用带蜂窝型导向管的喀秋莎改进型——300毫米BM-31-12(“安德留沙”)火箭炮。二战结束后,苏军大量装备了多种野战火箭炮,包括240毫米BM-24、140毫米BM-14、200毫米BMD-20“风暴-1”、可牵引的140毫米 RPU-14等。这些武器到目前为止依然装备着一些国家的军队。它们虽然老旧,但非常坚固耐用。不过,这些型号与喀秋莎区别都不大,都属于野战多管火箭炮,其最大射程不超过十公里(BMD-20除外,达18.7公里)。

转折点出现在1967年。是年,苏联研制出最大射程达20.4公里的122毫米BM-21“冰雹”火箭炮,其改进型射程甚至达到40公里。以 BM-21为基础,又出现了一系列苏联国产多管火箭炮,如“Prima”、登陆型“冰雹-V”、“冰雹-VD”、“冰雹-P”(轻型便携式单管火箭炮)、“冰雹-1”、舰载型“冰雹-M”以及“堤坝”岸基自走式炸弹发射炮系统。由于技术性能卓越、升级潜力巨大,这种火箭炮在全球各地被大量仿制和改 造。

1976年,苏军开始装备更强大的220毫米“飓风”齐射系统。其最大射程可达35公里,有16支定向管(“冰雹”为40支)。苏联时代的绝唱则是 300毫米“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它在很长时间内是射程最远的火箭炮系统,最大射程可达90公里,定向管的数量为4到16支。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可由气体动力舵进行方向修正,散布面为射程的0.21%。每辆战车的齐射火力可覆盖67.2万平方米的面积。装弹系统完全机械化,使用一次性存储发射箱。“龙卷风” 多管火箭炮尽管从六十年代就开始研制,但直到1987年才开始列装部队。

喀秋莎火箭炮。来源:Wikipedia/Schreibschaf

即将代替“龙卷风”的新型“旋风-S”多管火箭炮对自动制导和瞄准系统进行了改进,将火箭弹射程提高到了120公里,并借助惯性制导系统和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提高了射击精度,战斗准备时间也比基础型号缩短了2.5倍。“旋风-1M”系统带有全新双口径模块(带2x15枚220毫米火箭炮或2x6枚300毫米火箭炮的运输发射箱),射程可达80公里。曾于2009-2010年担任俄陆军导弹和炮兵部队司令的谢尔盖·博加季诺夫(Sergey Bogatinov)中将指出,“旋风-1M”的模块装填系统使其能与“飓风”和“龙卷风”火箭炮的所有种类的现有和研制中的火箭弹配套使用。弹头的战斗部也种类繁多,包括锥形装药弹、高爆弹、反坦克炮弹和地雷。

中国的火箭炮

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多管火箭炮在中国。由中国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研制的425毫米WS-2D(6支导向管)火箭炮2004年开始列装部队,射程可达200公里。 其302毫米基础平台WS-1的射程可达180公里。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300毫米PHL-03系统(12支导向管,射程130公里)几乎完全是苏联 “龙卷风”的翻版。射程50公里的A-100也是对“龙卷风”的仿制。81式122毫米多管火箭炮(仿制苏联的“冰雹”)目前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战型号火箭炮,中国正在国际军售市场上积极推销该系统及其改进型号(履带式和轮式)。

相关文章:

高端武器揭秘之:S-300防空导弹系统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军工信使》网站

作者:伊万·科诺瓦洛夫(Ivan Konovalov)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