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7日期间举行的上合组织北京峰会成果丰硕,签署了多项涉及安全问题的重要文件,11年前正是为解决该问题,五国决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然而,相比较而言更为重要的与上合组织框架内经济和区域一体化有关的文件却未能签署。
上合北京峰会 中方提议加快区域内一体化进程
作为本年度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中国提出一系列大范围的联合建议。上合组织军事政治层面的合作以及缺乏明确的经济发展规划是各成员国长期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为此,各国官员在几年前就开始寻找一体化项目,制定“2+”模式,即如果上合组织两个以上成员国参与,相关项目就可以启动。目前的问题在于资金来源,而中方恰好提供了答案。因此,中方的建议可能将对上合组织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建议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六个正式成员国已经不是第一次讨论该议题。大家一致认为,该银行应发挥与世界银行相似的作用,即为发展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然而,此次北京峰会提出了十分具体和明确的方案,即银行资金主要来自中方,因此其总部也应设在中国。中方提名67岁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作为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行长候选人。
其次,中方还提议成立上合组织专门账户。上合组织某成员国高级官员称:“该账户资金可用来作为预算援助工具。例如,如某成员国出现预算黑洞,需要资金填补,就可以使用账户的资金”。中方表示愿意为该账户提供资金。
最后,中方主张建立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其理由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俄罗斯也将于今年入世,哈萨克斯坦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塔吉克斯坦也即将启动谈判进程。在此背景下,中方提议应先行简化海关手续,降低关税,“与国际标准接轨”。
数据来源: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和独联体跨国统计委员会。数据截止2010年。 *2010年9个月内 **2011年上半年 |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俄方主张暂缓通过中方提议
然而,中方雄心勃勃的计划未能实现。主要原因之一为,首先,俄罗斯官员坚决要求中方对提议进行进一步完善。他们表示,首先应建立上合组织专门账户,对所资助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才可以享受上合组织银联体提供的服务,获得欧亚开发银行的贷款,以及求助于国家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
其次,俄方不建议从零开始,而是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主要金融机构——欧亚开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欧亚开发银行由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于2006年共同成立。在该银行中,俄哈两国占主导地位。15亿美元的原始注册资本中分别有俄方提供的10亿美元和哈方提供的5亿美元。上合组织某成员国财经部门官员表示:“如果在欧亚开发银行基础上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则俄哈两国有机会保持在组织内的影响力。如果重新建立银行,那么必将由中国来主导。”
最后,对于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主张,俄罗斯官员建议继续研究。理由为,并非所有成员国均已入世,而且对于未来自由贸易区与俄白哈关税同盟的相互关系问题也应该进行深入研究。
这些理由对其他成员国产生了影响,因此上述问题被推迟至下届峰会讨论。俄罗斯以这种方式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阻止了中方获得开启上合组织大规模金融扩张的工具。然而,俄罗斯政府内部消息人士也承认,事实上,俄罗斯阻止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对中方的倡议进行实质性讨论,其原因在于担心自己失去在该组织中的主导地位。俄方对此极度重视。
俄罗斯官员指出:“中国的问题是不知道将钱用在何处。他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因此,如何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俄罗斯面临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目前,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约为5100亿美元,如同2008-2009年期间一样,在油价走低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挽救经济。他说:“我们根本不能这么自如的花钱。”
{***}
中亚地区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 引各方担忧
就在不久以前,这一主张还是得到了莫斯科在上合组织内曾对中方扩张表示担忧的许多伙伴国的支持。然而在此次峰会上,许多中亚官员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上合组织某成员国代表团高级官员指出:“中方的贷款对这一地区极为重要,所以至少应该提出一个透明的贷款以及还贷机制。”
中亚国家的不满情绪完全可以得到理解。面对即将来袭的第二轮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可能成为这一地区迫切需要投资和贷款国家的唯一来源。近些年来,中国在大多数中亚国家外贸中的份额不断增长,中国也为该地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优惠贷款。在该地区主要大国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中,中国所发挥的作用已超过了俄罗斯,尽管俄哈同为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成员国。
中方在中亚地区经济影响力的增长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增长,以及对油气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国内现有储量时(上世纪80年代时,中国还曾是石油净出口国,当时石油销售占其出口收入的20%)。因此,中国开始首次与该地区国家讨论开发其油气资源的问题。
与中国进行能源对话的倡议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ev)提出的。2006年,哈萨克斯坦石油开始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输油管道运往中国。由中国最大的国有油气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控股的资源基地也在同期形成。2005年,中石油以4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的大部分股份(33%的股份再次出让给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azMunaiGas”)。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该项目谈判过程中,中方开始推动区域安全组织的建立进程。当时,计划修建的输油管道将途经并不安定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于是中方提出与邻国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最大限度得加强合作。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在2001年应运而生。
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之间另一个大型能源项目为铺设从土库曼斯坦开始铺设天然气管道。2006年,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签署了首批相关文件。2009年,全长超过1800公里的输气管道(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首次通气。2012年底,该管道有望达到400亿立方米的计划年输气能力,但中方已计划将其输气能力提升至每年600亿立方米。据悉,哈萨克斯坦位于里海大陆架的油气田也将与这条输气管道相连。
中国在中亚地区经济扩张的高峰期正值2008-2009年发生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石油和金属价格暴跌,因此,对原材料市场极为依赖的中亚地区国家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2009年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受经济危机重创的哈萨克斯坦提供了100亿美元的贷款,之后又发放了30亿美元的贷款。作为回报,中国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功获得多项在哈投资项目。
在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内的其他中亚国家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据悉,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正在对建设通往中国的铁路以及将沿线矿床开采权交予中国公司等事宜展开讨论。中方表示有意成为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水力发电潜能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面对经济危机 中国与中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目前,即将到来的第二轮全球经济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中亚地区国家国内政治局势的复杂程度。2011年12月,哈萨克斯坦石油重镇爆发骚乱,至今仍未能彻底消除影响。始终牢记通过革命方式扫除阿卡耶夫(Akaev)和巴基耶夫(Bakiev)政权的吉尔吉斯阿坦巴耶夫政府(Atambaev)则应尽可能快得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塔吉克斯坦则有可能出现内战死灰复燃的局面。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为可能出现的伊斯兰抵抗运动感到担忧。上述五国都深受“阿拉伯之春”的困扰。在此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需要资金援助,而这是俄罗斯无法提供的。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俄罗斯经济也遭受严重打击,自顾不暇。因此,中国成为中亚地区国家财政资金的唯一来源。
中亚某国政府高官表示:“中国也不容易。发生危机期间,西方出口市场势必萎缩,因此,中国不得不将大规模国家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将需要我们所生产的一切,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等。因此,面对经济危机,我们与中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在不久前,该地区国家还在对中国的扩张心生恐惧,并试图通过拉近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来分散风险。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能否获得中方资金是这些国家能否存活下去的关键。上合组织某成员国政府高层表示:“我们很清楚,中方提供的贷款与从其进口技术息息相关,但相比俄罗斯,中国的技术价廉物美。在过去20年,除了涡轮机和武器,俄罗斯已经没有什么优势技术,而中国却已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如果中方向我们提供优惠贷款和技术,我们不但会接受,还会说声‘谢谢’!”
因此,如今俄罗斯越来越难以应对中国在上合组织内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中方可以在双边基础上为其他成员国提供贷款,对俄罗斯而言,这比其通过上合组织联合机制慷慨解囊更加危险。俄方似乎已意识到这一点。一位俄罗斯高级外交官表示:“未来,我们势必需要寻求让中国参与欧亚一体化进程的某种模式。这种模式既要考虑中方利益,同时又不能对其他参与者的经济独立构成威胁。”
改编自《生意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