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武器供应导致叙内战持续不断
西方国家将叙利亚内战的罪责加诸于阿萨德政府军身上,却认为反对派武装毫无过错。土耳其及以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为首的海湾国家不仅对此表示支持,而且还公开向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团长、挪威少将罗伯特·莫德(Robert Mud)公开表示,来自境外的武器供应是叙利亚内战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声明未必会对事态带来任何改变,但难道这位诚实坦率的将军就这样被撤换?!
尽管俄罗斯与叙利亚官方机构的往来完全符合国际法,但美国还是指责俄罗斯向阿萨德政府提供武器。然而,有关海湾国家和土耳其为非法武装供应武器属违法行为这一点却无人理会。事实上,完全无需担忧俄罗斯向叙利亚供应武器一事,这些武器主要用于防空和海防,在与反对派的冲突中无法使用。相反,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为叛军提供的射击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等才会为叙利亚内战火上浇油。
虽然反政府武装还获得来自“基地组织”的全力支持,但这一点不太会影响西方国家的立场。然而与此同时,伊斯兰激进分子在叛军队伍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排挤为数不多的亲西方自由主义者。
叙局势复杂 各方战略关注大于经济考量
正是这种立场决定了西方国家的行为。叙利亚几乎没有石油。因此,总体来说作为“阿拉伯之春”主要煽动者和组织者的阿拉伯君主制国家的动机很明显,即意欲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建立新的哈里发。
从另一方面来讲,无论如何不能扩大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经济利益。目前,俄罗斯在塔尔图斯的军事基地象征意义更大,驻扎在那里的俄罗斯军舰为数不多,一年之中途径的俄罗斯军舰只会在该基地进行一到两次加水加油。因此,与西方国家一样,俄罗斯有关叙利亚问题的立场也并非出于经济利益,而是战略考虑。莫斯科方面不愿失去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唯一军事盟友。
外界军事干预止或步于叙政府军事实力前
然而,全世界都十分关注,西方国家、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何时将会对叙利亚采取直接武装干涉?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任何武装干涉,这是一种反常的军事政治现象。恐怕没有人会真得认为,俄中两国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行使否决权会对这种干涉造成障碍。1999年,尽管联合国安理会未通过相关决议,北约还是发起了对南斯拉夫的战争。同样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也未获得安理会授权。甚至包括俄罗斯于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以及之后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等相关事宜也从未征求过联合国的意见。
到目前为止,外界仍未对叙利亚进行武装干涉,这只有一种理由可以解释,即慑于叙利亚的军事实力。叙利亚军队人数和军事装备数量(至少在陆军和空军方面)不仅在中东地区,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可小觑的。更主要的是,利比亚政府军面对反政府武装不堪一击的一幕并不会在叙利亚重演。尽管叙利亚政府军中有士兵叛逃,但尚无实例证明有整编制部队,甚至小分队倒戈的现象发生。
毫无疑问,北约与阿拉伯国家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数倍于叙利亚政府军,但欧洲人和阿拉伯人惧怕伤亡,而在对叙利亚进行武装干涉中伤亡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论哪一方都只有在百分之百确保胜利的前提下才会采取行动,同时希望速战速决,尽一切可能避免伤亡。
发动军事干预胜算低 相关各方继续谨慎观望
尽管海湾六国军事装备在数量上不逊于叙利亚政府军,在质量上更胜一筹,但根据1990-1991年的作战经验可以看出,其军队作战能力极低。因此,虽然并不缺少新型武器,但在和与目前叙利亚军事实力相当的伊拉克对战时,海湾国家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显然对这场战争也兴趣缺缺,更何况离总统大选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保证速战速决及避免伤亡谈何容易。
因此,如果进行武装干涉,所有事实上的伤亡必将由与叙利亚军事战斗能力相当的土耳其承担,其他北约国家只会在武器装备给予协助,以及在空中和海上给予一定支持,但再无其他。更何况土耳其尚未对战争做好准备,该国是否能从中获得实际的政治利益仍有待商榷。
最后,对叙利亚发动战争将极大程度得消耗参战各方自身的实力,导致在几年之内无法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如果伊朗对其唯一的阿拉伯盟友进行支援,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将是完全无法预测的。
综上所述,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胜算很低。对于北约领导层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丢面子的结果要远好于人员和装备的损失,而俄中两国的否决正好成为顺水推舟的借口,即显示了自己不“以暴治暴”的同时又揪出“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