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应携手推进现代化进程

2012年4月9日
【 字号:
现阶段,俄中两国关系发展稳定,这取决于国际、国内的各种短期因素。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两国将进一步推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这也必将为两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带来良好的、可预见的前景。
摄影:AFP East News
摄影:AFP East News

扫一扫

俄中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各自的内部发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采取的行之有效且务实的行动等,都成为两国能够开展各领域相互合作的坚实基础。同时,两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极具发展潜力的相互关系也成为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的优势,它使得双方可以根据在新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而打造双边关系。

毫无疑问,俄罗斯高层频频使用“现代化”一词,是对中国,这一新的世界工厂的工业体系表达一种敬意,或许这也成为将中国经验移植到俄罗斯土地上来的一种尝试。普京在其竞选纲领性文章中也曾明显表现出自己的产业倾向,例如,强调在俄罗斯重建“工人贵族”阶层。

笔者认为,目前产业合作仍是俄中关系中的薄弱环节,在未来几年内必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呈良好态势,特别是能源和环保、农业和林业、城乡综合开发、食品安全、医药、体育,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

另外,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重点领域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及高速劳动生产率为资本进入流通领域,以及实现金融服务和资本出口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现代化背景下积累起来的中国资本,与普京所提到的俄罗斯未来产业发展重点不谋而合。中国投资者偏好实体经济和大型长期基础设施项目,这一点受到俄罗斯民众和企业的欢迎。因此,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国有企业部分股权私有化将成为两国企业共同的机遇。

笔者相信,产生于西方金融危机的多极化世界,并不具备很强的发展趋势,某种程度上,只是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的现实表现。面对这一现实,各方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持续增长褒贬不一。俄罗斯对于自己邻国的成功普遍表示欢迎,而美国则表现出明显的担忧和嫉妒。甚至,美国的自由派(民主党)都经常对日益开放,且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表示不满。似乎,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改变了力量对比平衡,同时更因为美国让步,与中国共享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的主导地位。

恰巧,金融危机使新的两极世界得以产生,并推动其发展。虽然美国已不再能够“一手遮天”,但中国似乎也不愿单枪匹马得肩负起领导世界的职责。这是多极化的世界,作为“政治外来者”并刻意保持独立的中国和俄罗斯成为必要的平衡力量。在该体系下相互批评对所有参与者都具有建设性意义。

未来几年,俄罗斯和美国将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采取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所谓的 “美国大通缩”(the great contraction in the US)( 20世纪30-40年代推行新政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的策略,连同其他措施一起,才有可能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如果策略成功(在俄罗斯,还需要与持续的财富积累相结合),国家将在民主化与社会和谐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同时,国内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这将有可能缓解因单极金融全球化多产生的同步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这样的发展也将对俄中两国的邻国有利,特别是十分重视俄中两国市场的小国。笔者认为,在未来十年里,与这些国家建立牢固的关系对俄中两国至关重要。同时,在这一领域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将成为检验两国关系成熟度的试金石。

作者:亚历山大·沙林斯基(Alexander Salitsky)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