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俄国近卫军法国籍军官乔治·丹特斯(Georges d'Anthes)与亚历山大·普希金曾两次互相挑战。第一次据传是普希金早在那场悲剧决斗前几个月的1836年11月就曾向对其妻子娜塔丽娅·冈察洛娃(Nataliya Goncharova)献殷勤的丹特斯发出挑战。这件事发生在普希金收到非常露骨地表述其妻子不忠的一封以“戴绿帽子荣誉勋章证书”的形式寄给他的匿名信之后。按照这封信中的说法,诗人的妻子出了轨,对象则是当朝皇帝(当时彼得堡有传言称尼古拉一世喜欢冈察洛娃)。普希金认为这封信是丹特斯的义父、荷兰公使格克宁男爵写的,因此向丹特斯要求决斗。不过不久后丹特斯很快向普希金的妻姐叶卡捷琳娜·冈察洛娃(Ekaterina Goncharova)求婚,因此诗人随后撤回了战书。
丹特斯与叶卡捷琳娜结婚后不久,关于普希金一家的讨厌传言很快又开始流传开来,诗人认为这次还是格克宁搞的鬼,于是给他写了一份言辞尖刻的信,很不客气地贬损了格克宁及其义子。于是,格克宁宣布普希金的战书依然有效。
乔治·丹特斯。图片来源:俄新社
决斗在彼得堡郊外的小黑河畔举行,条件非常严苛。普希金和丹特斯距分界线的距离均在10步之内(当时其他欧洲国家决斗互射的距离往往是25-30步)。丹特斯首先开枪,致使普希金腹部受重伤。普希金中枪倒地后向丹特斯开了一枪,不过仅擦伤了其右手。决斗发生两天后普希金不幸身亡。
俄罗斯早在彼得大帝时代就严令禁止决斗。普希金临终前通过御医求得尼古拉一世饶恕其决斗的证人康斯坦丁·丹扎斯(Konstantin Danzas),使其最终仅被判处两个月监禁。尼古拉一世承担起照顾亡故诗人家人的任务,替普希金还清债务,下令向诗人一家一次性支付一万卢布,为其遗孀和女儿们发放赡养费,其儿子们则被安排到贵族子弟军官学校就学。
至于丹特斯,沙皇下令剥夺了其军衔并将其驱逐出境,其妻也随之而去,后来为其生了四个孩子,于1843年去世。丹特斯回到法国后开始参与政治,负责执行拿破仑三世对其下达的秘密外交使命,并成为终身参议员。有证据显示丹特斯曾说过,幸亏离开了俄国才成就了他在祖国“辉煌的政治生涯”。
娜塔丽娅·冈察洛娃。图片来源:俄新社
有观点认为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冈察洛娃对诗人的死负有一定责任,因为她没想或者说没能制止有关她与丹特斯的传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丹特斯1836年初写的两封信在巴黎公开。他在信中谈到自己对“彼得堡最迷人尤物的痴迷”,说她的丈夫是个醋坛子,她本人却与丹特斯情投意合。他同时又写道,她并不准备为他“违反自己的责任”。研究者无法就这两封信形成一致意见。有人认为法国人信中写到的并非冈察洛娃;有人则认为丹特斯希望曝光自己与普希金妻子的关系,他似乎需要以此来掩盖有关他与格克宁男爵同性恋关系的传言。
《普希金告别大海》,伊凡·艾瓦佐夫斯基。
与丹特斯的决斗远非普希金的第一次决斗。诗人曾主动提出过20多次决斗挑战,还有7次是对方提出的。最终进行了四次决斗,其余几次主要由于普希金朋友斡旋而被避免。
普希金第一次提出决斗时年仅17岁,因为叔父帕维尔·汉尼拔(Pavel Gannibal)在舞会上抢走了他的舞伴受了委屈。不过决斗最终并未发生,这场口角很快就以双方和解告终。普希金被誉为神枪手,但从未先开过枪,除与丹特斯的决斗外也从未伤过对手。
| www.tsrus.cn/656543 |
本文由《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编辑部即TV-Novosti自治非盈利机构项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