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喝彩带头人(来自法语claque一词,意为鼓掌)我们权且称之为“托儿”是专门用鼓掌和喝彩声带动观众席气氛的,直到今天仍存在于大型剧院的演出中。20世纪初之前,这些人是受雇破坏演出或给演员喝倒彩的。但我们的主人公康斯坦丁·伊柳先科(Konstatin Ilyushchenko)苏联解体前在大剧院做过“托儿”。他肯定地说,现在他们只为活跃观众席的气氛并支持演员的演出。
《透视俄罗斯》:你是怎样开始的?
康斯坦丁·伊柳先科: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当时还是一名年轻大学生。那时没有电脑,我又想寻开心,就喜欢上了剧院。一次我在大剧院门口碰运气,希望有人能有富余票转让。一位中年男子朝我走过来问道:“想进去吗?”他给了我一张票,我们就进去了。他是一名鼓掌领头人。我很快就和他混熟了。
我来自偏远的车臣。这些上流社会的事对我来说简直太神奇了。他跟我介绍了剧院事儿,还有靠剧院生活的人。当然,我当时脑袋都晕了。我后来又去了一次。他们让我鼓掌,我就照做了。 九大趣闻 帮你了解“别样”俄罗斯国家大剧院
《透视俄罗斯》:鼓掌前有什么信号吗?
康斯坦丁·伊柳先科:我们的任务是带动观众的气氛。我们开始鼓掌,整个大厅就跟着鼓掌。我们分散在各个角落,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在哪儿鼓掌,比如女演员做单脚急转时,我们就开始鼓掌,并且大声喊“好!”。我记得我们给每位演员都鼓掌,从不对谁喝倒彩,那都是电影里杜撰的。
《透视俄罗斯》:剧院里的“托儿”都是什么人?
康斯坦丁·伊柳先科: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剧院最高领导的支持。那时大剧院的总导演是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y Grigorovich)。我在里面只不过是个小孩子,我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进入那个神奇的世界。我问过“师傅”一个问题:为什么格里戈罗维奇或者女舞蹈家尼娜·安纳尼阿什维利(Nina Ananiashvili)需要“托儿”?她跳得已经够好的了。“师傅”回答说,这是传统,为的是演出时能有暴风雨般的掌声并给演员们鲜花、为的是演员单脚急转后的喝彩声不少于三次。
女舞蹈家尼娜·安纳尼阿什维利。图片来源:Alexander Makarov/俄新社
当时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去剧院。我很快就认识了检票员。进门的程序是这样的:我总是拿一张旧票出示给她。她做一个撕票的动作后放我进去。幕间休息时我去找她,每人付给她一个卢布。当时的平均工资是120卢布,所以这点钱不算多。我当时住集体宿舍,认识人很多,所以有过带十个朋友去剧院的时候。
《透视俄罗斯》:就是说,剧院不付给你钱?
康斯坦丁·伊柳先科:是的。这是因为,窗口给我的票大概值1.8个卢布,但我可以以10-20倍的价钱把它卖掉,有时还能卖给外国人赚点外汇。苏联当时是禁止倒卖外汇的。有过几次,我走近路边的外国人,把票卖给了他们。
围绕着门票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售票窗口每周六卖票,观众会提前排队买票,甚至在售票口处过夜,每人只允许买到数量有限的几张票。这背后有大投机商。他们从别人手中收购门票,然后以令人咋舌的价格转卖,或者在商店里换成商品。那时候物资短缺,从食品到服装,几乎什么都缺。我就在一个中心食品店里亲眼见过有人用大剧院门票换到了蛋糕。
《透视俄罗斯》:卖票给外国人也是在大剧院门口吗?
康斯坦丁·伊柳先科:很多次是在那里。一次我甚至被带到了警局。警察看到我跟游客说话,又听不懂,就把我带走了。我口袋里有几张票,趁他们不注意扔掉了。我的一个在远处放哨的朋友把它们捡了回去。所以我最后没损失啥。
《透视俄罗斯》:讲一下“托儿”的圈子吧,都是些怎样的人?
康斯坦丁·伊柳先科:据我观察,他们一般是没有家庭的同性恋者,收入中等。对他们来说,这好像确实能带来快乐,并且靠这个即使没有其他工作也能过上当时还不错的生活。一位大上个世纪的喝彩带头人写过一本回忆录,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同行奋不顾身地拦住了一辆脱缰的马匹拉的马车,车上坐的是剧院首席女芭蕾舞演员。有人对他说:你疯了?你可能会被马踩死的!他的回答是:“它们差一点把我的所有‘产业’给毁了!”
《透视俄罗斯》:这一行你干了多久?
康斯坦丁·伊柳先科:差不多到大学毕业,有三年多。然后改革就开始了,一切都变了,包括剧院生活和我的个人生活。
| www.tsrus.cn/616287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