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4月28日
最早的地铁建设依靠人工挖掘,用镐和铲开凿隧道。后来英国人马克·布鲁内尔发明了自动化隧道掘进机器盾构机,使施工过程轻松了许多。据传说,布鲁内尔是受到船蛆的启发,他发现船蛆头部覆盖着坚硬的锯齿状硬壳,靠它钻入木材,并在身后的洞壁上留下石灰质的保护层。苏联1934年开始用盾构机建设莫斯科地铁。第一台盾构机从英国购入,但几个月后苏联工程师就造出了国产版本,两三年后数量增至40多台。
/ Press Photo
莫斯科地铁1931年11月开工建设。根据最初计划,地铁为地面交通,仅市中心一小段线路在地下。但1932年初,27岁的地铁建设局工程师韦尼阿明·马科夫斯基提出将地铁建在35米深处,这相当于十层楼的高度。他的想法几乎无人支持,因苏联缺乏相关施工经验。但斯大林批准了这一构想,地下铁路计划仅用一周便制定完毕。
1935年5月15日,莫斯科地铁投入运营,当时有13个站点和两条线,一条索科尔尼基站到文化公园站,另一条从斯摩棱斯克广场站到列宁图书馆站。随着地铁的扩建,地铁线路图越来越复杂,但一直是黑白颜色,直到1957年才变成彩色,迎接前来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外国大学生。他们中许多人不懂俄语,因此很难为其讲解坐车路线。为了让外国大学生容易辨认地铁线路,线路图改成彩色,三条直线分别是蓝色、绿色和红色,环线则是棕色。选择棕色并非偶然,它是前三种颜色叠加印刷得到的。
/ Press Photo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莫斯科地铁未停止施工,工人继续建设第三期工程。城市南部和东部陆续出现新站点。战争期间共建成13公里多隧道,开通7个新站点。
莫斯科地铁战争期间不仅持续扩建还保持运营。居民将其用作交通工具和防空洞,空袭时数十万人进入站台和隧道躲避。地铁每天为市民服务,仅1941年10月16日停运一天。当天,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拉扎尔·卡冈诺维奇的命令,地铁首次关闭。敌人逼近莫斯科,为避免地铁落入法西斯之手,卡冈诺维奇下令将地铁部分淹没,部分布雷。这一计划并未执行,命令当晚便被取消。10月17日,地铁恢复运行。
/ Press Photo
俄语“地铁(Metro)”一词最初为阳性,因此苏联时期的口号让习惯了地铁为中性词的现代俄罗斯人听起来很奇怪。过去的海报写的是:“我们的地铁,世界上最好的地铁!”,用词为阳性。不过,莫斯科的“Metorpoliten(地下铁道)”一词早在1901年就被首次提及。
至今装饰“新库兹涅茨克”站的马赛克画是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创作的,最初由三人共同创作,即马赛克画大师弗拉基米尔·弗罗洛夫和他的两名学生,但最后只剩下弗罗洛夫一人。他完成这些画后,因饥饿去世。这些画被运到莫斯科,装饰帕韦列茨基站,但那里已不需要了——由于没有人相信弗罗洛夫能在那样的条件下完成工作,站台设计发生了变更。为了不让他的心血白费,新库兹涅茨克站设计师决定在该站安装这些画。
/ Press Photo
莫斯科地铁有两座“阿尔巴特”站和两座“斯摩棱斯克”站。这是战争期间敌人的空袭造成的。一枚炸弹落在当时挖得较浅的两个车站之间的隧道中,炸毁了隧道。当局决定重建这两个车站,但要挖得更深。复制被炸毁部分的新路段是秘密建造的,1953年开通。战后决定修复旧车站,1958年作为菲利线的一部分重新开通。
/ Press Photo
莫斯科地铁站墙壁用大理石和石灰石装饰,部分墙面可见古代海洋生物化石。其尺寸超过50厘米,甚至不需要显微镜就能看到。莫斯科地铁最古老的化石超过3亿年,最“年轻”的也不低于7000万年,包括珊瑚、海绵、海胆、海百合、腹足类、腕足类等已灭绝物种。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线路最长、车站最多的地铁之一。2010年至今,车站增长60%,从182个增加到302个,并增加了莫斯科中央环线。莫斯科地铁大环线是世界最长地铁环线,高峰时段部分线路列车间隔仅90秒,为全球非自动化地铁最短纪录。2023年2月,环线测试模式下发车间隔缩短至80秒以内,为世界首次。莫斯科地铁的主要特点是站厅墙壁中保留城市历史与技术创新完美融合。生物识别支付、自动售票机、便捷的移动应用、“地铁音乐”文化项目及“三驾马车”品牌交通卡,这些使莫斯科地铁成为一个注重乘客舒适度的地下都市。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360.ru》网站
| www.tsrus.cn/67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