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康定斯基从事绘画很偶然也很晚,30岁时才开始艺术创作。此前他曾是一名律师,而且颇有成就,经常应邀到最有声望的大学去讲授法律课程。他之所以突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常去看一个印象派画展,并在那里看到了令自己震撼的莫奈的画作《干草堆》;给他带来第二次震撼的是当时大剧院上演的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这两件事最终让康定斯基决定改变自己命运,毅然放弃律师职业,并前往慕尼黑学习绘画。康定斯基的故事很像保罗•高更,高更最初也不是画家,而是交易所里一位成功的经纪人。后来他突然不再去上班,并离开家庭开始绘画。由此可见,绘画是一门极具吸引力的艺术,能让人牺牲很多东西,如事业、富足的生活和家庭幸福。
《构图,4号》
也许很难说康定斯基会不会画画,人们甚至很难看出他的风景画究竟描绘地是什么——彩色的斑点连成一片、融为一体。你开始会认为是一棵树,随后又会觉得是电线杆,你甚至会认为小孩子都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当然,它已不完全是造型艺术,因为什么都未表现出来。混乱的色彩让人迷惑,并引发许多联想和感觉。康定斯基的画作产生的效果很像音乐,他的画一般都非常有音乐性。难怪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提琴家,他甚至一度曾在音乐会上表演。康定斯基完全不是因为自己的油画,而是因为其发明了抽象派并将其变为理论而著称。但这一切纯属偶然。一天晚上回到家后他看到了某种令其震撼的颜料混合物。原来,那是他自己的画作。这幅画侧着掉了下来,路灯的光线通过窗户洒在画上。画上的图景消失了,变得模糊难辨,剩下的只是某种鲜艳而不寻常的整体印象。康定斯基从那时起再未画过实物画,而只画抽象画。
《即兴,第26号》
《慕尼黑的家》由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于1908年,画作中色彩的使用方式后来成为画家的“风格名片”。
他的画无人问津,多数评论家称之为毫无意义的涂鸦。康定斯基没有了生活依靠,于是决定回到俄罗斯。它曾试图与布尔什维克合作,在人民教育委员会工作、教课,但是这种情况未能持续太长时间,后者很快宣布抽象派艺术是颓废艺术,康定斯基本人则被贴上了"资产阶级走狗"的标签,其画作被从所有苏联博物馆没收。这一点很奇怪,因为在其画中很难找到什么资产阶级的或反资产阶级的东西。彩色斑点怎么会是资产阶级的呢?知道祖国不需要自己后,康定斯基又去了德国。但在那里他还是与政治发生了冲突。他任教的学校在纳粹的压力被关闭。希特勒上台后,康定斯基的画被宣布为堕落的艺术,其中的一些甚至被销毁。
他离开德国去了法国,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康定斯基在法国也很贫困,甚至买不起大的油画底布,因此他在法国期间的大部分画作都很小,甚至有时油画颜料都不够用,只好用水粉画颜料在硬纸板上作画。这样做不是由于艺术构思,只是因为没钱买油画底布和颜料。总之,他的画在极权国家不受欢迎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们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和自由,这恰恰是任何专政者都不喜欢的——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纳粹。| www.tsrus.cn/31481 |
相关阅读: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