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猛:希望有机会拍一部中俄合拍历史片

2012年10月21日
【 字号:
中国男演员王千源因主演导演张猛于2011年执导的影片《钢的琴》而获得第23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称号,而张猛导演本人也因为这部影片获得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八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新人导演奖、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1年度表彰大会上获得年度最佳编剧奖。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俄罗斯特色,不仅以俄罗斯现代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而主角在片中所演唱的也是俄罗斯经典歌曲。
http://tsrus.cn/450489

扫一扫

不久前,《钢的琴》成为莫斯科中国电影周开幕影片。张猛导演亲自出席开幕式。据悉,目前,《钢的琴》是导演唯一一部带有明显俄罗斯特色的影片。因此,就张猛导演未来是否将拍摄更多与俄罗斯有关的影片等问题,《俄中评论》对张猛导演进行了专访。

影片《钢的琴》充满了俄罗斯特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2011年7月15日上映的《钢的琴》,再次书写了一出“叫好不叫座”的悲剧。上映第一周,投资500万的《钢的琴》只取得270万票房。然而,在2011年的中国国产影片中,《钢的琴》可称是评价最好的一部。尽管一些人对电影最后段落的突兀和拖沓颇有微词,也不妨碍这部文艺片获得交口称赞。

曾几何时,苏联对中国的援建项目大多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使当时的东北人民对俄罗斯人民有着特殊的情感,也使得东北人民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俄罗斯的元素与味道。《钢的琴》讲述的就是那个时期末发生的故事,影片无论音乐还是影像里都透漏出俄罗斯味道。一方面是为了还原或贴近那时社会背景,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调调能更好得传达出我想要的那种冷峻的、淡淡的忧伤感。

《钢的琴》中的俄罗斯音乐是如何挑选的?是否聘请了专业的俄罗斯顾问?

没有专业顾问。很早之前就听过LUBE的音乐,LUBE的音乐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感觉每首歌都有着那种令人振奋的革命情怀,这正好与《钢的琴》中几场戏的情绪相符。

您对俄罗斯的兴趣是如何开始的?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深受俄罗斯绘画艺术的影响,而中国绘画艺术教学体系都沿革了前苏联的艺术教学体系。大学时期,我曾在中央戏剧学院读过4年的舞台美术专业,那时候受教的专业知识,接触的艺术风格,无处不渗透着俄罗斯的印记。大概就是那时的熏陶,潜移默化得让我对俄罗斯产生了别样的情愫。

在《钢的琴》里,张猛用一种略显荒诞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下岗工人陈桂林回到废弃的工厂,与一帮以前的工友一起,用钢铁浇筑了一架钢琴。张猛喜欢早期印度片。在他的安排下,工人们造钢琴时跳起了西班牙舞;偷琴失败后,陈桂林独自坐在大雪中写意地弹奏;几个工人喝高了,没有满口酒气地大喊“再干一个”,而是靠在猪腿上,集体高歌一曲。这些才是张猛真正想表现的东西:缅怀逝去的集体主义时代。影片里甚至充满了俄罗斯和德国音乐,因为导演想要使用一种“社会主义”的方式和配器,让观众感觉到集体主义时代特有的声音。影片后半段,一群工人站在山坡上看着老工厂的烟囱被爆破,巨大的烟尘扬起,渐渐把他们的身影淹没。

您目前在拍摄什么影片?与俄罗斯有吗?

目前,正在筹备我的下一部影片,故事背景仍是我熟悉的中国东北。这部戏中的俄罗斯味道也许不会像《钢的琴》那么浓重,但也仍会有一些俄罗斯的元素。

这是您第一次到访莫斯科,请问您的感受如何?

感觉这里到处都充满了历史的味道和艺术的气息。每一处都让我很新奇。

您有自己最喜欢的俄罗斯导演吗?或者演员?您希望与他们合作吗?

最喜欢的俄罗斯导演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对我走上导演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雕刻时光》帮助我更深刻得认识了电影的本质,至今我还珍藏着这本影片。

您在中国能看到的俄罗斯电影多不多(不包括苏联时期电影)?

说实话,非常少。

您是否有计划拍摄中俄合拍电影?那将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有机会希望尝试。带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故事片吧。

您如何评价俄中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前景如何?

由于中俄两国的影视行业越来越发达,合拍片也越来越多,我相信未来两国的影视交流合作一定会更加多元与深入。

作者:欧阳蕾(Olga Gorshkova)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