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4年11月04日![中国内地版本](http://cdn.tsrus.cn/web/zh-rbth/images/2024/11/04/2024_11_gt_all_first_page.png)
艺术节上最为惹眼的是德国多媒体艺术家朱利叶斯·冯·俾斯麦(Julius von Bismarck)设计的“双球”展品:金属球会从14米的高空落下撞击地面,引发微型地震。它每隔半小时就能带给观众极为震撼的视听效果,同时也把泥浆溅得到处都是。
这是俄罗斯连续第八年举办夏季景观设计国际艺术节。它不仅吸引了现代艺术迷,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郊游的好去处。
艺术节的名字(ArchStoyanie)可译为“古老的对峙”,指的是五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史称“乌拉尔河对峙”。乌格拉河是奥卡河的一条支流,奔流在莫斯科公国的边界上。 公元1480年秋天金帐汗国可汗艾哈迈德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在乌格拉河两岸进行了一场不流血的对峙,标志着鞑靼金帐汗国对罗斯诸城邦的统治结束。
俄罗斯景观艺术方兴未艾
各种景观展品点缀在俄罗斯风景如画的尼古拉-莱尼维斯(含义为“懒惰的尼克”)郊外,在过去十年中这里成为了艺术家的聚集地。
图片来源:《俄罗斯报》/Sergey_Mikheyev
1989年艺术家尼古拉·波利斯基(Nikolay Polissky)搬到了尼古拉-莱尼维斯村,这里的大部分室外展品都是他所创造的。他向《透视俄罗斯》的记者感慨道,“俄罗斯景观艺术”还不成体系。他说:“我们幅员辽阔,然而在苏联时代景观艺术却遭到严禁,即使到现在也颇受限制。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此外,波利斯基还告诉记者,他是第一个在此尝试真正景观艺术的人。
传统的景观艺术取材于自然,如干草、原木、土壤和粘土等。在苏维埃地下艺术组织“米特基”的前成员波利斯基看来,景观艺术不需要观众,它的创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即所谓的“纯粹艺术”。他认为,尼古拉-莱尼维斯的展品也仅仅是“公众艺术”。 波利斯基从法国蓬皮杜中心获得灵感设计了“波布尔”,而在安置这个景观时,他不得不向这片土地的新主人提出申请,2011年亿万富翁马克西姆·诺戈科夫(Maksim Nogotkov)买下了尼古拉-莱尼维斯。
一座俄罗斯学校里的现代主义建筑 》》》
景观艺术在英国和美国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九年前才在俄罗斯兴起。目前,波利斯基和他的“农民”团队是唯一获邀前往外国艺术节参展的俄罗斯人,他们曾去过2008年威尼斯双年展和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节。他的“农民团队”都是来自附近村庄帮他搭建作品的农民。
克里姆林宫的“灰衣主教”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Vladislav Surkov)曾撰文称波利斯基的艺术创作展现了俄罗斯精神。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