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西方但无需西方:获得现实意义的理念

2025年9月10日
【 字号:
历史性的周年纪念是将重大政治外交活动转化为标志性事件的理想方式。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北京举行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前夕召开,中国主办方充分利用了这一契机。这也为热衷于阅兵的特朗普设定了高标准,明年7月,他计划通过庆祝美国《独立宣言》250周年的盛大游行震撼世界。然而,今年6月,他在自己生日当天在华盛顿举办的首场阅兵却不尽如人意。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对该组织的重要性,可与去年金砖国家喀山峰会相比。通过的文件固然重要(尽管实践证明,从宣言到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更重要的是宣示定位。更具实质意义的,则是会议本身的地位。无论去年的金砖+峰会,还是今年的上合+模式,均如此。
评论
Fyodor Lukyanov
费奥多尔·卢基亚诺夫 来源:Sergei Savostyanov/塔斯社
http://tsrus.cn/683985

扫一扫

形势改变

出于虽在减弱但仍然存在的惯性,人们认为西方国家(美国及主要欧洲国家)参与的活动才是主要国际事件。全球事务先是由东西方政治关系(冷战语境下的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决定,而后又取决于“自由世界秩序”的旗手,即西方国家的意志。这是过去几十年的遗产。因此,俄罗斯曾短暂加入的“七国集团”一度被视为全球精英俱乐部,“二十国集团”则是西方建制派对世界多元化的一种承认,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的让步。尽管如此,美国和欧洲仍试图对二十国集团的议程和工作进程施加最大影响。无论如何,没有西方代表参与的会议总是被视为某种异国风情,要么局限于地区层面,要么仅具象征意义,对全球进程没有直接影响。

事实上,形势早已改变。但转折发生在过去一年,先是金砖国家,现在是上合组织。这些性质迥异的组织的会议,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吸引力中心。一些国家考虑加入,另一些则不考虑。但参与这些论坛不仅被视为一种体面,更具有重要的实质意义。与会者在场外进行密集外交,为在其他情况下需耗费更多精力才能会晤的所有人提供了机会。尤其重要的是,这一质变发生在西方国家试图孤立俄罗斯并在反俄基础上团结其他国家的时候。结果却完全相反。问题不在于对俄罗斯的态度,各国在此问题上各有心思。这是“世界大多数”现象的凝聚,与整体国际发展逻辑有关。绝大多数国家不愿服从他人的政治逻辑,这对它们来说毫无吸引力。它们的行事依据是对合理性的自主考量。

总地来说,上合峰会及当今世界的诸多现象,应从整体重大转变角度审视。尽管过程充满混乱,但方向完全明确:从西方中心化的结构和等级,走向更多元化的国际体系。原因很多,相关讨论不胜枚举,如今又多了个强大的催化剂——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这一政策直白至极:拿钱来!有人抵制,就施压迫使其屈服。最终还是要给美国交钱!这一套目前对盟友几乎无往不利,让美国政府认为对其他国家同样奏效。因此,从与美国没有军事政治义务联系的国家巧取豪夺,令其感到惊诧:这是怎么一回事?

  实际价值

无论如何,长期被西方嘲笑,被称为“人为构建、出于嫉妒、意识形态驱使”的组织,包括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如今正受到欢迎。这些组织不仅是霸权的理念替代,更具有实际价值。正因如此,各方致力于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刚成立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注入实质内容。这些机构要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构成竞争尚需时日,但发展方向明确——绕过西方设置的障碍。

西方无法想象自己失去主导地位的世界秩序,因而视所有变化为威胁,视为对“民主”的联合围堵。实则情况恰恰相反——西方正在作茧自缚,转入自卫(在某些地方是侵略性的),割裂与世界其他部分的联系。一些俄罗斯专家长期倡导但收效甚微的理念——“不反对西方,但无需西方”,如今正获得现实意义与前景。

需浏览俄文原文稿件,请登陆《俄罗斯报》网站  

| www.tsrus.cn/683985| 

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Fyodor Lukyanov),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系教授

文章中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立场。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