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版本
2025年6月30日
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学院语文系教师、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小说译者奥克萨娜·亚基缅科日前表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文学创作深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创的传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影在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作品中清晰可辨,同样深刻的还有东方与欧洲文学先贤的思想印记。我愿将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深刻对照。”亚基缅科向塔斯社记者强调。
专家指出,这位匈牙利作家始终公开表达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契合。她以《撒旦探戈》(1985)与《反抗的忧郁》(1989)为例,说明即便这些作品并非直接受陀氏启发,但其中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辨“无疑延续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基因”。
亚基缅科认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艺术源泉不仅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更融汇了东西方哲学精髓。“他的新作《永恒的荷马》既汲取东方文学与神话养分,又将创作根基直接溯源至欧洲文明古典传统。”
谈及文本特色,亚基缅科分析道:“其文字既充满不容置疑的节奏力量,又依不同作品特质呈现多元音乐性。”这种独特文风源于作家早期形成的“行走体”创作方式,在《撒旦探戈》中体现得尤为精妙。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叙事极具电影质感。他曾作为联合编剧,参与创作了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鲸鱼马戏团》与《都灵之马》。”亚基缅科补充道。
关于作品主题,专家阐释:“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小说既延续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夫卡式的宏大追问,又勇于探勘人类灵魂的幽暗深渊,在生存的黑暗底色中执著寻觅此世的意义。”
“此次获奖完全在情理之中,”亚基缅科坦言,“他早已稳居诺贝尔奖候选名单前列。若依我之见,早在二十年前他就理应获此殊荣。”
来源: 《塔斯社》
| www.tsrus.cn/68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