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21日,电影导演尼·米哈尔科夫出生

2013年10月21日
【 字号:
俄罗斯最负国际盛名的电影导演非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莫属了,可以说是米哈尔科夫把俄式思维方式带入了国际影坛。
米哈尔科夫在自己执导的《烈日灼人2:逃难》中担任主演
米哈尔科夫在自己执导的《烈日灼人2:逃难》中担任主演
http://tsrus.cn/452607

扫一扫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45年生于莫斯科声名显赫的艺术世家,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为米哈尔科夫以后走上艺术之路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米哈尔科夫的父亲谢尔盖·弗拉季米罗维奇·米哈尔科夫(Sergey Mikhalkov)是著名作家、诗人、苏俄国歌的词作者。米哈尔科夫的外曾祖父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Vasiliy Surikov)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巡回画派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之一。米哈尔科夫的母亲娜塔丽亚·彼得罗芙娜·康查洛夫斯卡娅(Nataliya Konchalovskaya)也是作家、诗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在哥哥安德烈·米哈尔科夫-康查洛夫斯基(Andrey Mikhalkov-Konchalovsky)的启蒙带路下,米哈尔科夫从小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氛围的影响,对文学和艺术有着特殊的偏好。

米哈尔科夫初次涉影是在14岁时,哥哥在拍摄电影短片作业时女演员临时缺席,便想到让米哈尔科夫穿上高跟鞋和女式大衣,出演了一个女人离去的镜头。渐渐地,米哈尔科夫融入了电影圈。1968年,米哈尔科夫导演了自己第一部短片《我要回家》。1970年,作为毕业作品,他导演了短片《战争结束时平静的一天》。1974年,导演和编剧了自己第一部故事长片《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影片大胆创新,运用风格化电影语言,采取新颖的电影手法与技巧,一开始便确立了艺术与商业并重的理念。

1976年,米哈尔科夫的第二部故事片《爱情的奴隶》为他确立了国际声誉。其中对浪漫理想与政治现实碰撞的描绘、精致的技巧和“契诃夫式的机智”获得了赞誉。米哈尔科夫凭借此片获得了德黑兰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杰克·尼克尔森(Jack Nicholson)在看完影片后,将自己的一张照片赠给米哈尔科夫,赠言是“送给影片《爱情的奴隶》的导演,我已成为该片的奴隶。

米哈尔科夫作品

片名小词典:

《我要回家》 – А я уезжаю домой (1968)

《战争结束时平静的一天》 – Спокойный день в конце войны (1970)

《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 Свой среди чужих, чужой среди своих (1974)

《爱情的奴隶》 – Раба любви (1976)

《烈日灼人》 – Утомленные солнцем (1995)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 Сибирский цирюльник (1998)

米哈尔科夫电影艺术的辉煌胜利可以说在1995年到来。当《烈日灼人》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时,他和8岁的小女儿成了典礼的中心,他激动地将将女儿举到了头顶,留下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场面。米哈尔科夫清楚地表明,他把奥斯卡看作“成功”的标志,尽管《烈日灼人》之前在艺术声望更高的戛纳电影节获得了评审团大奖。有了奥斯卡的光环,米哈尔科夫轻松地同索尼影片公司签定了《烈日灼人》在北美的放映合同。这部赢得评论家强烈赞扬的影片在加拿大和美国获得了超过两亿美元的票房。

史诗巨片《西伯利亚理发师》是1998年米哈尔科夫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视觉盛宴”。米哈尔科夫本人指出:“付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努力制作了一部世纪之交俄罗斯全景式故事片,这一部融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爱情史诗巨片,既吸纳了美国商业片的诸多技巧,又葆有俄罗斯文化传统及其艺术电影叙事的基因,同时呈现出米哈尔科夫电影迷人的个性。   

自1998年起,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连任多届俄罗斯电影家联合会主席。米哈尔科夫多次担任世界重要电影节的评委,今年4月,他出任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 www.tsrus.cn/29333 |

相关阅读:俄名导米哈尔科夫担任北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视频新闻]参展北京电影节的四部米哈尔科夫执导的经典影片

[高清组图]名门之秀娜杰日达·米哈尔科娃

《透视俄罗斯》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