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正在上演音乐剧《东北风》。由车臣武装头目莫夫萨尔·巴拉耶夫(Movsar Barayev)率领的一群武装分子闯入并占领该剧院,将全部900多名观众扣为人质。剧院保安根本无力阻挡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他们冲上舞台,要求俄罗斯立即从车臣撤军。
围困持续了三天。俄罗斯政治家们提出用自己来交换人质,各界名流也纷纷响应,然而该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巴拉耶夫当时说:“我们对死的渴望比你们对生的渴望更加强烈。”
经过谈判,恐怖分子同意释放穆斯林、外国人和少数未成年人,并向俄罗斯当局下达最后通牒:如果莫斯科不立即从车臣撤军,将枪毙人质。
10月26日军方决定采取强攻行动。在行动之前,先通过剧院通风系统泵入麻醉气体。特种部队冲进剧院,仅几分钟就将恐怖分子击毙,救出了大部分人质。然而悲剧并没就此结束:125名被救人质在莫斯科医院不治身亡。
事后,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委员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遗憾地(Vladimir Vasilyev)表示“很多原因造成我们没能挽救人民的生命。具体来说,我们没能及时向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提供医疗援助。我也参与了此次行动,也要承担部分责任。我们失败了。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令人震惊的事件。我们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媒体则针对麻醉气体对人质的危害问题展开讨论。
当局拒绝透露麻醉气体的化学成分,更加剧了人民的质疑。在接受俄罗斯报记者采访时,瓦西里耶夫承认在麻醉气体的使用中存在程序错误,因为特种部队此前并没有接受过麻醉气体使用的相关训练。
“当时现场附近有一幢大楼,楼体和剧院非常相似。在与恐怖分子谈判期间,他们本可以使用特殊设备来练习使用麻醉气体,看它会如何影响人体。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剧院人质事件的组织者阿斯兰·马斯哈多夫(Aslan Maskhadov),在人质危机发生两年后,被俄联邦军队击毙。
人们在杜布罗夫卡剧院旁修建了一座教堂,用以纪念恐怖袭击的遇难者。教堂将在2012年10月26日,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十周年纪念日当天举行落成仪式。
来源: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