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韦列夫生于1931年,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55岁离世,为后人留下了3万幅画作。1976年希腊收藏家乔治·科斯塔基别墅失火之后,所有人都以为大火焚毁了兹韦列夫的大部分作品。当时科斯塔基曾在电话中失声大喊:
--托利亚(阿纳托利-编者注),都烧毁了!
--没有伤亡吧?--兹韦列夫问。
--没有
--这就好,画我可以重新画...
永远的流浪汉、反叛者、闹事者……无论是在其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阿纳托利·兹韦列夫都无法忍受萧条和正常准则。因为“衣冠不整”被莫斯科艺术学校开除,在部队更是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位“天才浪人”(流浪汉-编者注)的生活每天都在挑战世俗。勃列日涅夫(Brezhnev)执政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兹韦列夫穿着那件永不离身的破上衣,像个刚从丛林中出来的游击队员似的,走入莫斯科地铁并不可一世的大喊:“现在你们选吧,要么选列宁,要么选我”!当时的苏联公民因这种行为不仅可以被扣上“反苏分子”的帽子,而且还可能被判数年监禁。
在莫斯科小马涅日画廊展出的“火中的兹韦列夫”画展将持续至2012年6月底,参观者在这里可以重新评价这位在祖国被低估的天才画家。其中,历经乔治•科斯塔基别墅76年火灾的约200幅画作引起了特别关注,人们曾以为再无缘见到这些作品,但它们却奇迹般的得以保存了下来。大火在画的边缘留下的痕迹为作品平添了一股特别的魅力。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境将画家的反抗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阿纳托利·兹韦列夫将周围看到的一切都融入其画作之中。如果手里没有颜料,他连烧焦的小棍、果酱、甜菜等都能用上。兹韦列夫作画很快。“他拿起剃须刷、餐刀、水粉和水彩颜料,一头扎进画纸,把脏水洒到画纸、地板、椅子上到处都是,然后把颜料桶往有水的地方泼。之后用抹布、有时甚至用鞋子涂抹,五颜六色的乱糟糟的一片,用刷子反复拍击,再用刀划出两三道——一束娇艳欲滴的丁香花便映入眼帘”,画家德米特里·普拉文斯基(Dmitriy Plavinskiy)描述道。
兹韦列夫的肖像画和素描作品值得特别关注。“能够像兹韦列夫笔下这样捕捉到人物容貌特征并如此迅速精确的将其表现出来的照相机还没有发明出来呢”, 乔治·科斯塔基如此评价。虽然兹韦列夫作品的订购者既有英国外交官,又有苏联电影明星,但他却一直一贫如洗。“直到现在,这幅景象仍总是在我眼前浮现:他狡黠的眨着眼睛,用嘶哑的声音对我说“老头,给我一卢布,我给你画幅肖像画吧”,兹韦列夫的朋友兼同行维切斯拉夫·卡里宁(Vyacheslav Kalinin)回忆道。
在描述阿纳托利·兹韦列夫古怪行为方式的时候,人人往往把他与萨里瓦多·达利狂傲不羁的举动相比拟。然而,与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不同的是,先锋派画家兹韦列夫是随心所欲的脱离世俗羁绊,而非求名。
兹韦列夫绝对不是以达利和毕加索为师,而是以梵高(Van Gogh)、弗鲁贝尔(Vrubel)和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为榜样——“这些画家的作品并无令人感到疲劳的冗余之感”。兹韦列夫的画作与任何一副主流作品都不相称,这和他喜欢炮轰规范一样,使他在西方打响了名气。其作品的首次海外展览于1965年在巴黎MOT画廊举办。
苏联并未急于将这位喜欢制造麻烦的兹韦列夫的作品公之于众。他不得已在家中举办展览以自得其乐。兹韦列夫逝世后,俄罗斯公众在1986年才得以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公开展出中见到他的300余幅最佳画作。